构成欺诈需具备的要件

在法律上,欺诈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无论是网购被骗、合同纠纷还是投资陷阱,判断是否构成欺诈,必须满足四个核心要件:虚假陈述故意欺骗对方因欺诈陷入错误认识,以及遭受实际损失。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少一个都难让法院判对方欺诈成立。你吹牛说自己月入10万,但没人上当给你打钱,这就不算欺诈——毕竟没人受伤啊!

生活中的欺诈套路,你中招过吗?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某直播间卖黄金手链,主播大喊999足金!只要99元!,结果买家到手发现是镀铜的。这里就满足了欺诈要件:虚假宣传(材质造假) + 故意用低价诱导下单 + 消费者误以为真金购买 + 实际花了冤枉钱。妥妥的欺诈!

再某些理财课广告:跟着老师炒股,月赚30%稳赚不赔! 讲师明知是骗局还收学员高额学费,导致学员血本无归,这就构成欺诈。但对方只是吹牛说我去年赚翻了,但没收你钱,顶多算吹牛皮不犯法。

为什么故意这个要件特别重要?

法律上的欺诈可不是无心之过。菜市场大妈把普通苹果说成进口红富士,她自己也分不清品种,只是听批发商忽悠,这时候算重大误解而非欺诈。但她明知是假货还贴标签高价卖,那就是故意欺诈。所以法院判案时,会查聊天记录、交易习惯等证据,确认骗子是不是早有预谋。

常见问题:这些情况算不算欺诈?

问题1:商家夸大宣传,全网最低价算欺诈吗?

不一定!商品确实降价了,只是比其他平台便宜几毛钱,这种吹牛皮属于虚假宣传,但未必构成欺诈。除非能证明商家虚构原价(标价1000元划掉写现价500,其实原价就是500),或者故意隐瞒商品缺陷(卖翻新机当全新),才达到欺诈标准。

构成欺诈需具备的要件

问题2:微商收钱后拉黑,但没签合同能告欺诈吗?

当然可以!哪怕只是微信聊天约定交易,只要你能证明:对方承诺发货(虚假陈述) + 收钱后直接跑路(故意) + 你付了款(损失),就能起诉欺诈。记得保存转账记录、聊天截图,甚至其他买家的证词,这些都是关键证据!

问题3:保健品吹嘘包治百病是不是欺诈?

大概率是!《广告法》,食品、保健品不能宣传疗效。商家声称产品能根治糖尿病抗癌,而实际上只是普通食品,这就触犯虚假广告欺诈消费者。去年就有个案例,某品牌蜂胶膏被罚500万,就因为把成分吹成医疗神药。

问题4:被朋友骗钱,怎么证明他是故意的?

关键看两点:他有没有隐瞒关键事实,以及事后是否逃避责任。他说有个投资项目,实际上根本不存在,还伪造合同;或者你催他还钱时,他编造新谎言拖延。这类行为都能辅助证明故意欺骗。建议第一时间报警,并收集微信记录、银行流水、证人证言等证据链。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