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属于诈骗卖房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在房产交易中,卖方通过虚假承诺、伪造证件、隐瞒房屋重大缺陷或权利瑕疵等方式,诱使买方支付房款并造成财产损失,则构成诈骗卖房。虚构房源信息、隐瞒房屋已被抵押或查封的事实、冒用他人身份卖房等情形,均被认定为诈骗行为。

房产交易中的“套路”大揭秘

你以为买房只是交钱签合同?现实中的“坑”多到你想象不到!最近老张就遇到个糟心事——他花200万买的学区房,过户后才发现房子早被原业主抵押给银行,现在银行要收房,老张钱房两空。这就是典型的诈骗卖房:卖家故意隐瞒抵押信息,用低价诱导成交。

更狠的还有“一房多卖”的骚操作。王阿姨去年买了套养老房,装修完才发现自己竟然是第三个买家!卖家用同一本房产证骗了三家人,收完首付就玩失踪。这种恶意重复交易的行为,绝对构成刑事犯罪。

还有些中介和开发商联手的“高级骗局”,用PS过的规划图吹嘘地铁房、名校房,实际上政府根本没批文;或者把查封房包装成正常房源,等买家发现时,骗子早就卷款跑路到国外了。

什么情况属于诈骗卖房

教你三招避开房产诈骗

第一招:查证要像侦探一样仔细!别光看房产证复印件,一定要去不动产登记中心拉产权档案,确认有没有抵押、查封、共有人。第二招:钱款必须进资金监管账户,打死不转私人账户!第三招:合同里必须写明“卖方隐瞒重大瑕疵需赔偿全部损失”,这条能救命!

去年有个聪明买家,签约前让卖家手写声明“房屋无任何债务纠纷”,后来发现房子有高利贷抵押,法院就是凭着这张纸判了卖家诈骗罪成立。所以啊,关键时刻留证据比什么都重要!

常见问题答疑

问题1:卖家隐瞒房子死过人算诈骗吗?

这种情况要看是否构成“凶宅”且影响交易价值。当地有明确习俗认为此类房屋贬值,而卖家故意隐瞒,被认定为民事欺诈,但上升到刑事诈骗需要结合金额和证据。建议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房屋历史情况。

问题2:开发商虚假宣传学区房能告诈骗吗?

宣传资料明确承诺入学资格但实际无法兑现,且造成购房者重大损失,可以联合多个业主向公安机关报案。杭州就有开发商因虚假宣传学区被判定合同诈骗,负责人被判刑3年。

问题3:发现被骗后第一时间该做什么?

立即做三件事:1. 保存所有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合同文件;2. 向房屋所在地公安局经侦大队报案;3. 申请财产保全防止对方转移资产。记住,千万别私下谈判妥协,这会被认定为民事纠纷而非刑事案件。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