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所有权确认纠纷如何返还财产

房产所有权确认纠纷如何返还财产

房产所有权确认纠纷的核心在于“权属认定”“财产返还”两大问题。《民法典》物权编规定,不动产物权以登记为准,但存在实际出资、继承、赠与等情形时,权利人可通过法律程序主张权利。一旦法院判决确认所有权归属,原占有人需返还房产。若拒不执行,胜诉方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包括强制腾退、查封拍卖房产等方式。整个过程需严格遵循证据链和法律程序,避免“赢了官司拿不回房”。

一、房产纠纷解决的“三步走”攻略

第一步:固定证据——手里没证据就像上战场不带枪!购房合同、付款凭证、装修单据、微信聊天记录都要整理成册。老张借亲戚名义买房,把20年的转账记录打印了厚厚一摞,法院才认定了实际所有权。

第二步:找准案由——选错诉讼类型全盘皆输!常见的4种路径: 1. 所有权确认之诉(直接主张房产归属) 2. 合同纠纷(针对买卖、赠与协议) 3. 继承纠纷(涉及法定继承和遗嘱) 4. 执行异议之诉(房产被查封时用)

第三步:执行到位——判决书不是终点!去年有个案例,李女士虽然赢了官司,但对方在房里养了三条烈性犬阻挠执行。法院出动10名法警+专业驯犬师才完成腾退。所以执行阶段要做好风险评估,必要时申请警方协助。

二、五大典型争议场景

场景1:婚前买房婚后加名——小王婚前首付200万买房,婚后妻子要求加名。离婚时法院判定房产按出资比例分割,妻子仅获得增值部分补偿。

场景2:农村宅基地房买卖——城里人老刘买了农民房,遇上拆迁卖房人反悔。法院认定合同无效,但判决卖家赔偿70%拆迁利益,因为买家翻建房屋增值了资产。

场景3:借名买房遇限购——90后小陈用表哥名额买房,结果表哥欠债房产被查封。法院通过审查首付流水、房贷还款记录,最终认定小陈是实际产权人。

场景4:遗产房兄弟反目——父亲去世后三兄弟抢房产证,老大拿出经过公证的遗嘱,但老二质疑父亲立遗嘱时神志不清。法院启动“遗嘱能力鉴定”,调取医院病历确认遗嘱有效。

场景5:以房抵债陷阱——工程商老周接受开发商用房子抵工程款,结果房子被开发商二次抵押。法院认定抵债协议合法,但老周需先帮开发商偿还抵押债务才能过户。

三、防坑指南:这些证据能救命

关键证据清单: • 原始购房合同+补充协议(骑缝章) • 银行流水(标注“购房款”字样) • 装修合同+付款凭证 • 物业费/水电费缴纳记录 • 证人证言(需无利害关系) • 通话录音(提前告知录音不违法) • 微信聊天记录(保留原始载体)

去年有个经典案例:夫妻离婚争房产,女方突然拿出5年前男方亲笔写的“保证书”,上面明确写着“本房由女方单独所有”,最终法院采信了这份关键证据。

四、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法院判决确权后,对方拒不搬离怎么办?

答:立即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采取以下措施: 1. 发出《强制迁出公告》限期15天搬离 2. 逾期不搬的,法警强制开锁清点物品 3. 将物品搬至指定仓库(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 4. 对拒不执行者司法拘留15日 5. 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

问题2:房产被第三方查封还能要回来吗?

答:分三种情况处理: • 是合法所有权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需准备购房合同+付款凭证+占有证明 • 是普通债权人:只能参与财产分配,无法取回房产 • 是抵押权人:享有优先受偿权,但需在抵押登记范围内

问题3:借名买房如何降低风险?

答:必须做好四重防护: 1. 签订书面代持协议(公证最佳) 2. 保留全部资金往来凭证 3. 实际占有使用房屋(最好办理居住证) 4. 让名义产权人签署授权委托书(防止擅自抵押)

问题4:父母出资买房算借款还是赠与?

答:新规明确:除非有书面赠与协议,否则视为借款! • 转账备注写明“购房借款” • 保留子女认可借款的聊天记录 • 父母不要参与房屋装修或还贷 • 最好签订借款协议(不需要公证)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