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盖民间借贷、企业欠款、担保追偿等场景,提供借条规范、诉讼催收、破产清算等解决方案,帮助个人与企业高效回笼资金,规避债务陷阱。
变更债权人需要的手续

变更债权人需要的手续

《民法典》第545条和《合同法》第80条规定,债权人转让债权只需通知债务人即可生效,但涉及人身性质、约定不得转让或法律规定禁止转让的债权除外。需要准备债权转让协议、履行通知义务并办理相关权属变更登记,整个过程就像给债权办了个过户手续。

手把手教你办理债权转让的五步流程

第一步:买卖双方先签个正经协议。这可不是普通合同,得把债权金额、范围、对价写得明明白白。见过有人转让房贷债权吗?合同里连每月还款日、剩余期数都要写得清清楚楚。

第二步:给债务人发个换老板通知。法律规定必须通知到债务人,现在流行用邮政EMS发告知函,还能在快递单上注明文件内容。去年有个案例,债权人用微信通知结果对方没收到,法院愣是不认!

收货单有签字可以起诉欠钱吗

收货单有签字可以起诉欠钱吗

遇到客户拖欠货款时,很多人会拿着签字的收货单问:这东西能当证据起诉吗?《民法典》第469条和《民事诉讼法》第66条规定,收货单属于书面合同的一种形式,只要签字真实有效,就能作为主张债权的关键证据。不过要的是,单凭收货单起诉存在风险,最好搭配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这样胜诉概率才会更高!

一张收货单背后的法律门道

老王去年给装修公司送了5批瓷砖,每次都在收货单上签了字。结果年底对方赖账说没收到货,气得老王差点把收货单拍在老板脸上。其实这种情况,法律上是典型的买卖合同纠纷。收货单上的签字相当于对货物交付的确认,但想证明欠款事实,还得看单子上有没有写明价款、付款方式这些关键信息。

借别人钱不还怎么办

借别人钱不还怎么办

当朋友借钱不还时,法律给出的解决方案其实很明确:先协商,再起诉!《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有义务按约定还款。对方耍赖,你有权在3年诉讼时效内(自约定还款日起算)向法院起诉。但要——微信聊天记录、借条、转账记录都是关键证据,没证据打官司就像没带枪上战场!

一、对付老赖的实战攻略

上周我哥们小王就遇到这事:借给发小3万块,结果对方天天装失忆。我教他先发了个「温柔催款」短信:「兄弟最近手头方便吗?上次那3万要是周转不开,咱们商量个分期也行啊~」结果你猜怎么着?对方立马转了5000!

被执行人把钱转给别人了

被执行人把钱转给别人了

《民事诉讼法》第243条和《民法典》538-542条,被执行人恶意转移财产属于拒执罪的典型表现。法院可认定该行为损害债权人权益,不仅有权撤销财产转移,还对被执行人采取罚款、拘留甚至追究刑事责任。浙江某案例中,债务人将房产1元转让给亲属,最终被法院判决撤销交易并罚款8万元。

老赖转移财产的5种常见套路

见过把房子卖给丈母娘的,也见过微信红包每天转520的,这些骚操作在法律面前都是纸老虎:

1. 假离婚分财产:前脚离婚协议写明净身出户,后脚和小三住进豪宅

合同债务转移的条件

合同债务转移的条件

《民法典》第551条,合同债务转移必须满足三个硬核条件:第一,必须经过债权人点头同意(张三欠李四10万元,张三想把债务转给王五,必须李四在协议上签字);第二,债务本身合法有效(赌债、高利贷这种违法债务不能转移);第三,受让人必须具备履行能力(让月薪3000的人接手百万债务明显不合理)。这三个条件少一个,债务转移都被法院判无效。

债务转移的骚操作:这些场景你一定见过

最近有个做建材生意的老板找我咨询,他公司欠供应商80万,想通过债务转移把包袱甩给合作方。我直接给他泼冷水:你以为债务转移是甩锅神器?供应商不点头,这波操作分分钟变违法!现实中很多人搞债务转移翻车,就是因为没吃透这5个潜规则:

有法律效力的欠条模板

有法律效力的欠条模板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欠条属于借款合同的书面凭证。一份真正具有法律效力的欠条必须包含5大核心要素:① 明确借到或收到现金的表述;② 出借人/借款人全名及身份证号;③ 借款金额大写+小写;④ 约定还款时间及利息(如有);⑤ 借款人亲笔签名+手印+签署日期。少任何一项都被法院认定为证据不足!

手把手教你写完美欠条

上周老张借给亲戚5万块,随手写了张今借到五万元,年底归还的纸条。结果对方赖账说没收到钱,气得老张直拍大腿。这个惨痛教训告诉我们,写欠条真不能马虎!下面这个模板赶紧收藏:

债权债务纠纷管辖法院

债权债务纠纷管辖法院

当您遇到欠钱不还、合同违约等债权债务纠纷时,要弄明白该去哪个法院起诉。《民事诉讼法》第24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是借款纠纷,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即为合同履行地。张三借给李四5万元,张三作为出借人(接受还款方),既可以在自己户籍地法院起诉,也可以到李四居住地法院起诉。

选对法院就是打赢官司的第一步

很多人以为随便找个法院就能立案,结果白跑好几趟。去年有个做建材生意的王老板,客户在隔壁省拖欠了30万货款,他直接在自己公司所在地起诉,结果被法院以无管辖权驳回。后来重新到客户所在地法院立案,光路上就折腾了半个月。所以管辖法院选不对,不仅耽误时间,还错过最佳诉讼时机。

债务重组需要什么条件

债务重组需要什么条件

《企业破产法》和《民法典》相关规定,合法的债务重组需要满足五大法律要件:债务人必须具备真实偿债意愿而非恶意逃废债,需取得占债权总额三分之二以上的债权人同意,重组方案必须保证各方利益相对平衡,需要法院或主管部门的正式批准,最关键的是企业必须存在持续经营价值。只有满足这些硬性条件,债务重组才具备法律效力。

为什么说债务重组是企业的急救手术?

就像ICU里的急救手术,债务重组专治企业的资金休克。去年某知名房企通过将300亿债务转为股权,成功避免破产就是典型案例。但这场手术需要精密操作:既要保证债权人能拿回部分钱,又要让企业喘过气。就像医生做手术需要患者还有生存希望,企业也必须证明自己救得活。常见的救命招数包括延长还款期、债转股、资产置换等,但核心都是让企业获得重生机会。

法定撤销权的条件有哪些

法定撤销权的条件有哪些

《民法典》第147-151条规定,法定撤销权主要包含五大触发条件:当合同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被欺诈、被胁迫或乘人之危的情形时,受损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举个通俗的例子,就像你在商场买到假货,商家故意隐瞒商品缺陷,这就构成欺诈,你可以行使撤销权让交易回到原点。

你以为的正常交易藏着这些坑

去年我经手一个真实案例:老王花60万买了套学区房,过户后才发现中介故意隐瞒了房屋的抵押情况。这种情况就属于典型的欺诈行为,老王最终成功撤销了购房合同。其实生活中很多看似正常的交易,都暗藏行使撤销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