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峻琳律师

赵峻琳律师

专选律师 平台认证
所在地区: 上海市
擅长领域: 疑难责任认定,重伤残深度索赔,商用车事故专案
个人简介: 赵峻琳律师专注交通事故维权10年,累计代理交通事故案件800余件,为伤者争取赔偿总额超1.8亿元,单案最高获赔620万元。擅长处理责任认定争议、保险拒赔抗辩及重伤-死亡案件,独创“三维证据分析法”(结合行车记录仪、痕迹鉴定与医学报告),在多起复杂逃逸、二次事故案件中成功推翻原定责结果。熟悉伤残等级重新鉴定规则,执业理念:赔偿无死角,维权有温度。

服务保障

我们服务的准则是守信

签订委托协议保证服务质量

《委托代理协议》中双方确认的方式、数额收取费用,不再产生其他收费!

收费标准合理

遵守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

司法部门全面监督和保障

接受省市两级司法局、省市两级律师协会对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进行监督。

发布的文章

小车开门撞到电动车责任怎么分

小车开门撞到电动车责任怎么分

当嘭的一声响起,车主和电动车骑手面面相觑时,法律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6条和第22条规定,机动车方至少要承担主要责任:停车位置违规扣30%责任分,开门动作不规范再加50%责任分,要是电动车方有逆行、超速等行为,才会酌情减轻机动车责任。就像去年杭州那个经典案例,司机路边违停+乘客突然开门,最终判赔了电动车骑手8万医疗费。

真实案例告诉你:车门和电动车的恩怨情仇

上周我处理的一个案子特别典型:外卖小哥急着送餐,贴着路边停着的一排车嗖嗖地钻。结果某辆网约车后排乘客哗啦推开车门,小哥连人带车摔出三米远。监控看得清清楚楚——车子压着黄色禁停线,乘客开门时压根没往后看。交警判机动车全责,司机保险赔了12万,乘客自己还掏了2万精神损失费。

骑摩托车追尾轿车谁的责任

骑摩托车追尾轿车谁的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3条规定,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若摩托车追尾轿车,原则上由摩托车驾驶人承担主要责任。但民法典第1165条规定,若前车存在突然变道、急刹等过错行为,可减轻或免除后车责任。责任划分需结合刹车痕迹、行车记录仪等证据综合判定。

真实案例告诉你:追尾不一定是全责

去年杭州发生过一起典型案件:轿车在实线区域突然变道导致摩托车追尾,最终法院判决轿车承担70%责任。这说明即使发生追尾,责任划分也像切蛋糕一样需要看双方贡献度。前车要是开着开着突然表演急刹舞,或者变道像螃蟹横着走,那责任就得重新分配了。

私了协议怎么写法律生效

私了协议怎么写法律生效

当发生纠纷时,很多人会选择签私了协议快速解决问题。但80%的私了协议存在法律漏洞!《民法典》第143条规定,一份有效的私了协议必须满足四个条件:双方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最关键的是协议内容要明确,必须包含纠纷事实、赔偿金额、履行方式、违约责任等核心条款。

私了协议四大生死线

上周刚处理完一个劳动纠纷案,员工签了私了协议却没拿到赔偿,问题就出在协议里没写支付时间。这里提醒大家四个关键点:

追尾在什么情况下不用全责

追尾在什么情况下不用全责

说到追尾事故,99%的司机都听过后车全责的说法,但你不知道《道路交通安全法》里还藏着不少免责条款。第43条规定,后车确实需要保持安全距离,但前车司机存在急刹车、倒车溜车、压线行驶等骚操作,责任划分可就要重新洗牌了!下面我们就来扒一扒那些能让后车逆天改命的特殊情况。

一、前车急刹玩心跳?后车无责

早高峰高架桥上,前车突然毫无征兆地急刹停车,后车反应不及直接怼上去。这种情况后车要是被定全责,那真是六月飞雪!法律明确规定,前车驾驶员有确保安全驾驶的义务。前车在畅通路段故意急刹、刹车灯故障没提示、甚至遇到碰瓷团伙的急刹钓鱼,只要后车能拿出行车记录仪证据,责任就能重新划分。

车主和驾驶人责任划分

车主和驾驶人责任划分

每当交通事故发生,车主和驾驶人谁该背锅就像一场甩锅大战。法律可不会让这事儿变成糊涂账!《民法典》第1209条和《道路交通安全法》,责任划分核心原则就两条:谁开车谁负责是基本原则,但车主有过错就得连带担责。举个极端例子,你把车借给醉酒的朋友,他撞人了,你俩都得在赔偿单上签字——这就是典型的连带责任。

真实案例告诉你:车主的锅到底怎么背

去年杭州有个案子特有意思:老王把车借给刚拿驾照的表弟,结果表弟倒车撞坏邻居家大门。法院判决表弟赔80%,老王为啥要赔20%?就因为他没检查表弟的驾照还在实习期!法官的原话是:车主有义务确保借车人具备安全驾驶条件。所以别以为车钥匙一交就万事大吉,借车前这三件事必须做:

怎样借车不用承担责任

怎样借车不用承担责任

大兄弟把车借出去结果吃官司的新闻可不少见,《民法典》第1209条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车主在三种情况下不用背锅:1.借车人有驾照且符合准驾车型 2.车子本身没毛病 3.车主不知道或者没义务知道借车人要搞事情。说白了就是做好人车双检,下面手把手教你操作细节。

借车避雷四步走

第一步:查人比查车还重要!不仅要看驾照原件,还要打开交管12123查扣分记录。上周刚有个老铁借车给发小,结果对方驾照被吊销了都不知道,撞了人车主赔了38万。

电瓶车撞电瓶车怎么处理赔偿问题

电瓶车撞电瓶车怎么处理赔偿问题

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民法典》规定,电瓶车之间发生碰撞属于交通事故,赔偿问题需遵循过错责任原则。谁的责任大谁赔得多!必须报警,由交警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作为核心依据。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车辆维修费、交通费甚至精神损失费(严重受伤时)。双方都是全责或同责,赔偿比例会按责任划分,主责承担70%、次责30%。

电瓶车相撞后必做的5件事

第一件事千万别跑!去年有个小哥撞车后怕赔钱直接开溜,结果被定肇事逃逸多赔了3万块。正确的操作是:1. 马上停车开双闪,伤者优先送医;2. 用手机360度拍现场,重点拍刹车痕、车辆位置;3. 找目击者留电话,现在很多路口商铺有监控;4. 24小时内报保险(有买电动车险的话);5. 等交警时别和对方吵架,有个大姐就因为骂人激怒对方,被索赔精神损失费。

意外事故责任怎么认定

意外事故责任怎么认定

《民法典》第1165条,认定意外事故责任主要看三个核心要素:是否存在过错行为、是否造成损害结果、行为与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简单来说就是:谁做错了事导致损失,谁就要承担责任。但像高空坠物、产品缺陷等特殊情形,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即使没主观过错,造成损害也要赔。

意外事故责任认定的实战指南

老王开车追尾了前车,交警刚到场他就急着喊冤:是太阳太晃眼我才没刹住!这种辩解在法律面前可不好使。责任认定就像玩拼图,得把各种证据碎片拼完整:

刑法多因一果如何定罪

刑法多因一果如何定罪

在刑事案件中,当多个原因共同导致一个损害结果时,如何准确认定责任被称为多因一果难题。《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定罪需综合运用条件说、相当因果关系说等理论。法官要判断每个行为与结果之间是否存在法律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既要看行为是否实质增加了结果发生风险,也要考量行为人对结果的预见性。张三和李四向王五投毒,各自剂量都不足以致死,但叠加后导致死亡,两人行为都与死亡结果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多因一果案件处理的底层逻辑

真实案例最能说明问题。某地发生过这样一起案件:司机A超速撞伤行人B后逃逸,随后路人C开车经过时因视线不清再次碾压B,最终B抢救无效死亡。尸检报告显示第一次撞击已造成致命伤,第二次碾压时B已死亡。这种情况下,法院认定A构成交通肇事罪,而C因碾压尸体不构成犯罪。这个判决就体现了条件关系+结果归责的双重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