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认定书没写逃逸还能追究吗

发生交通事故后,交警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划分责任的重要依据。但很多当事人发现:明明对方有逃逸行为,为什么责任认定书里没写?这种情况还能追究逃逸责任吗?《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2条和《刑法》第133条规定,即使责任认定书未载明逃逸情节,只要有新证据证明当事人存在逃逸行为,仍然可以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一、责任认定书不是最终判决书

杭州发生过一起典型案例:小王被电动车撞伤,交警当时以无法判定逃逸出具了责任书。后来小王家属在200米外的便利店监控里发现,肇事者撞人后特意绕路躲避摄像头,最终凭借这段视频成功追加逃逸责任。

这说明三点重要信息: 1. 责任认定书具有证据效力但不是最终结论 2. 逃逸认定需要完整证据链支撑 3. 事后补充证据仍可改变案件定性

责任认定书没写逃逸还能追究吗

二、教你三步补救攻略

第一步:黄金72小时取证。立即到事故现场周边寻找: - 沿街商铺监控 - 行车记录仪片段 - 目击证人联系方式 - 车辆碰撞残留物

第二步:申请复核要趁早。《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71条,收到认定书3日内可申请复核。曾有当事人通过复核补充了手机定位数据,成功证明肇事者故意驶离。

第三步:民事诉讼中举证。即使超过复核期,在法院诉讼阶段仍可提交新证据。上海法院判例显示,有当事人用微信聊天记录证明对方承认逃逸,最终获得30%额外赔偿。

三、这些误区你别踩

误区1:交警都说没逃逸了,肯定没法改了 真相:交警只能当场证据判断,新证据出现就能推翻

误区2:没监控就死无对证 真相:通过车辆行驶轨迹、手机基站定位、维修记录等间接证据也能形成证据链

误区3:逃逸就是坐牢 真相: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刑事责任要区分看待,只有造成重伤以上后果才涉及刑责

四、常见问题解答

1. 责任认定书生效后还能改吗?

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民事诉讼程序。曾有案例在事故发生后3个月,通过目击证人出庭作证成功变更责任认定。

2. 如何证明对方是故意逃逸?

要抓住三个关键点:明知发生事故、故意离开现场、未履行救助义务。肇事车辆后视镜损坏却继续行驶,行车路线明显异常等都算证据。

3. 没有监控怎么找证据?

可以尝试这些渠道: - 联系通信公司查基站定位 - 查询ETC通行记录 - 调取4S店维修记录 - 通过车辆碎片鉴定碰撞时间

4. 超过复核期限怎么办?

可以在民事诉讼中提出异议。最高法司法解释,法院有权对事故责任进行重新认定,已有成功案例通过法院判决追加逃逸责任。

5. 逃逸会怎样影响赔偿?

除了面临2000元以下罚款、15日以下拘留,在民事赔偿中承担全责。商业险拒赔后,肇事者要自掏腰包赔偿,曾有案例多赔了87万元。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