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躺马路中间被撞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事故时,即便行人存在过错,司机仍需承担最低10%的赔偿责任。但能证明行人故意造成事故(如碰瓷、自杀等),司机可完全免责。重点在于如何证明行人存在故意行为——需要完整监控录像、目击证人、现场痕迹等多重证据支撑。杭州就发生过醉酒男子躺高速被撞案,法院最终判定司机无责,关键证据是行车记录仪显示死者突然翻滚至超车道。
我们服务的准则是守信
《委托代理协议》中双方确认的方式、数额收取费用,不再产生其他收费!
遵守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
接受省市两级司法局、省市两级律师协会对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进行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事故时,即便行人存在过错,司机仍需承担最低10%的赔偿责任。但能证明行人故意造成事故(如碰瓷、自杀等),司机可完全免责。重点在于如何证明行人存在故意行为——需要完整监控录像、目击证人、现场痕迹等多重证据支撑。杭州就发生过醉酒男子躺高速被撞案,法院最终判定司机无责,关键证据是行车记录仪显示死者突然翻滚至超车道。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行人横穿马路被撞身亡时,责任划分主要看双方过错程度。司机正常行驶未超速、未酒驾,而行人在禁止通行区域突然冲出,司机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但要是司机存在严重违规(酒驾逃逸),最高面临7年以上有期徒刑。这里有个关键点叫无过错责任——哪怕司机完全守规矩,只要没证据证明行人故意碰瓷,都得承担部分人道赔偿。
上个月杭州萧山就有个活生生的例子,外卖小哥为抢时间翻越护栏,被来不及刹车的网约车撞飞15米。交警调取监控发现,事发路段200米外就是人行天桥。最终认定小哥负主要责任,司机因超速承担30%责任。更惨的是去年重庆跨江大桥上,一对情侣半夜翻越隔离带自拍,被渣土车碾压得面目全非,行车记录仪显示司机连刹车灯都没亮过。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和《民法典》第1165条,电动车横穿马路事故责任认定遵循过错责任原则。若电动车驾驶员存在未走斑马线、闯红灯、突然变道等违法行为,需承担主要责任;机动车驾驶员若存在超速、未观察等过错,则按过错比例分担责任。特别提醒:即使电动车被认定为弱势方,也不能免除其应承担的违法责任。
场景一:斑马线前的事故。老张骑电动车从人行横道过马路时被右转汽车撞倒,交警调取监控发现老张在绿灯结束前3秒进入路口,而司机王某未减速观察。这种情况会判机动车主责(70%),电动车次责(30%)。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3条和第44条规定,变道车辆必须确保安全距离且不妨碍其他车辆正常行驶。电动车变道时被后车撞击,原则上应由变道方承担主要或全部责任。但若后车存在超速行驶、未保持安全车距或驾驶员分心等情况,责任按比例分摊。交警会通过行车记录仪、监控录像等证据综合判定责任比例。
很多网友觉得变道全责太绝对,其实法律条文背后有深层逻辑。想象一下,每个司机都能随意变道,路上早就乱成一锅粥了!法律之所以让变道车多担责,是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九条,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到指定银行或通过电子支付系统缴纳罚款。逾期不缴纳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最高不超过本金,且影响个人征信记录。
现在交罚款比叫外卖还方便!第一种是支付宝大法:打开APP搜非机动车罚款-选地区-输入处罚决定书编号-核对信息秒支付。第二种微信通道:城市服务里点交通违法-选非机动车业务-扫罚单二维码就能搞定。第三种线下窗口:带着罚单去交警大队的违章处理窗口,工作人员会现场给你开缴费单,拿着去隔壁银行柜台就能办。
老王开车时突然被前车别了一下,对方没打转向灯就变道导致追尾。交警到场后却判老王全责,气得他直跺脚:明明是他违规变道啊!这样的判决合理吗?《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47条明确规定:机动车变更车道时应当提前开启转向灯。但第43条又规定: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看似矛盾的两条规定,其实需要结合情况判断——前车存在突然变道、恶意别车等明显过错,责任三七分甚至前车全责;若只是未打转向灯但变道动作合理,后车仍因未保持安全距离负主要责任。
当机动车直行遭遇非机动车左转时,责任认定主要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条和第五十七条规定。转弯让直行原则,非机动车左转未让行直行机动车需承担主要责任。但若机动车存在超速、未观察路况等过错,则承担次要责任。特别提醒:在设有转向信号灯或导向车道的情况下,违反信号指示方需承担全部责任。
去年杭州外卖小哥闯黄灯左转被撞案引发热议。监控显示外卖车在黄灯1秒抢行左转,直行私家车以58km/h速度(超限速8%)通过路口。最终判定外卖车负70%主责,机动车担30%次责。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责任划分不是非黑即白,要综合考量双方过错程度。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0条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13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即使只是轻微刮蹭,逃逸行为已涉嫌构成肇事逃逸。关于报警时效,法律明确规定应当立即报警,实践中公安机关接受报案的有效期为事故发生后3日内。超过3天未报警且无法提供正当理由的,面临无法立案的风险。
上周朋友小王在商场停车场倒车时蹭到旁边奥迪,看四下无人就溜了。结果三天后被交警找上门——对方车主调监控报了警。不仅要赔8000元修车费,还背上了行政处罚记录。这个真实案例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