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还房贷的房子可以退房吗
摸着良心说,99%的购房者都动过"还着房贷想退房"的念头。但法律上这事儿到底行不行?《民法典》第563条写得明明白白:购房合同不是想退就能退,必须符合法定或约定解除条件。简单说就是开发商有重大违约(烂尾、严重质量问题),或者你和开发商签的合同里有特殊条款,否则想退房?先问问银行和开发商答不答应!
一、这届购房者想退房的三大真相
最近有个朋友哭着说:"每月工资还没焐热就转给银行了,现在工作调动想退房..."这种情况真不在少数。我整理了三大退房真相:
我们服务的准则是守信
《委托代理协议》中双方确认的方式、数额收取费用,不再产生其他收费!
遵守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
接受省市两级司法局、省市两级律师协会对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进行监督。
摸着良心说,99%的购房者都动过"还着房贷想退房"的念头。但法律上这事儿到底行不行?《民法典》第563条写得明明白白:购房合同不是想退就能退,必须符合法定或约定解除条件。简单说就是开发商有重大违约(烂尾、严重质量问题),或者你和开发商签的合同里有特殊条款,否则想退房?先问问银行和开发商答不答应!
最近有个朋友哭着说:"每月工资还没焐热就转给银行了,现在工作调动想退房..."这种情况真不在少数。我整理了三大退房真相:
遇到房地纠纷别急着吵架!《民事诉讼法》第119条和《土地管理法》第14条规定,解决这类问题主要有三大途径:法律诉讼找法院、合同纠纷找仲裁委、权属问题找自然资源局。就像看病要挂对科室一样,不同类型的纠纷要找对应的部门。邻居占了你的宅基地,这属于土地权属争议,直接找县自然资源局;要是开发商逾期交房,这就得去法院打官司了。
1. 法院起诉:最硬核的解决方式
带着房产证、合同、聊天记录这些证据去基层法院立案,诉讼费按标的额计算。价值100万的房产,诉讼费大概1.38万。法官会组织调解,调解不成再开庭。去年某小区300多户业主集体起诉开发商违建,每户获赔5万,这就是典型案例。
遇到房产合同纠纷要打官司,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问:"这起诉费得花多少钱啊?"《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规定,房产合同纠纷属于财产案件,诉讼费按标的额分段累计计算。一套100万的房子,诉讼费大概是1万左右。算法是:不超过1万元的部分交50元;1-10万部分按2.5%交;10-20万按2%交,以此类推。不过要还要考虑案件复杂程度、是否需要保全等额外费用。
举个活生生的例子:张三买的期房延期交房,要求开发商赔违约金20万。按法律规定,诉讼费计算分五步走:1万以内50元,超1万到10万部分9万×2.5%=2250元,超10万到20万部分10万×2%=2000元,合计4300元。不过实际缴费时法院会四舍五入,收4300-4500元。要是请律师的话,律师费另算,一般在标的额的3-8%之间。
每当看到工资条上的"五险一金",很多劳务派遣朋友都会盯着那个"一金"发愁。《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都应当为在职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这里的关键词是"在职职工",而劳务派遣人员本质上是通过三方协议形成的用工关系。
最高院典型案例明确指出:劳务派遣单位作为法律意义上的用人单位,必须履行住房公积金缴纳义务。也就是说,不管用工单位是否配合,派遣公司这个"名义东家"都躲不开这个法定义务。但现实比法律条文复杂得多...
《民法典》第1062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公积金等收入,原则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第1063条规定,婚前财产、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等情形除外。想要让婚后公积金买房成为个人财产,核心在于证明购房资金来源于个人专属财产,或夫妻双方通过书面协议明确约定房产归属。
第一招:签订婚内财产协议 小张和小李领证后,用小李的公积金贷款买了套房。两人去公证处签了协议写明"该房产及还贷部分均属小李个人财产",这份公证文书就让房子成功"脱团"变成个人财产。
《民法典》第四百零六条和《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规定,贷款未结清的房产属于抵押状态,卖家需要经过银行同意才能交易。常见两种方式:一是用买家首付款结清贷款解除抵押,二是办理转按揭将贷款转移给买家。但操作需看银行政策和购房合同约定,有些开发商会在购房合同中设置2-3年限售条款,这种情况需要先与开发商协商解约。
第一步:翻出你的贷款合同
遇到开发商拖欠佣金的情况,您需要明确:佣金纠纷本质上属于合同纠纷。《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九条明确规定,当事人一方未支付报酬的,对方可以要求其支付。开发商与您签订的购房合同或佣金协议中明确约定了佣金条款(如中介返佣、老带新奖励等),开发商拒不支付已构成违约。您有权通过协商、投诉、发律师函甚至起诉等途径维权,且维权成本由败诉方承担。
经历过佣金纠纷的购房者都知道,开发商拖欠佣金的套路花样百出。有的说"财务走流程要等半年",有的直接甩锅给中介公司,更过分的还会篡改合同条款。其实背后无非三个原因:
作为一名处理过上百起房产纠纷的律师,我可以明确告诉你:符合法律规定的买房买卖协议当然具有法律效力!《民法典》第502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只要买卖双方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哪怕只是手写的"一张纸",都能成为维权时的铁证。
去年我处理过一个典型案例:老王通过中介买房,签完协议后房东突然反悔。中介当时连印章都没盖,房东咬定协议无效。结果法院判决协议有效,因为买卖双方签字确认了关键条款,房东最终不得不双倍返还定金。这个案例充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