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行驶造成事故责任划分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5条明确规定: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逆向行驶属于严重违法行为。在司法逆向行驶造成交通事故时,除非存在其他特殊情形,否则逆行方需要承担全部责任。但责任划分还要结合事故发生时的道路状况、双方车辆状态、是否采取避让措施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定。

逆向行驶事故的责任认定逻辑

去年在沪昆高速上有个典型案例:王某为超车驶入对向车道,与正常行驶的货车相撞。交警调取行车记录仪后发现,王某连续变道超车长达300米,最终认定王某承担100%责任。这个案例说明,逆向行驶本身就是重大过错,事故责任认定时会被重点考量。

但有个特殊情况需要:正常行驶车辆存在超速、酒驾等违法行为,构成过错相抵。深圳有个案子,逆行电动车与超速30%的小轿车相撞,法院最终判定逆行方承担70%责任,超速方承担30%。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责任比例划分。

事故后的正确处理姿势

去年我处理过一起事故:小李在单行道被逆行的外卖电动车撞了,对方想私了赔500块。我建议他立即报警,结果交警到场后发现对方不仅逆行还没戴头盔,最终对方全责,保险公司全额赔付了1.2万维修费。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遇到逆行事故千万别私了,正确的处理流程应该是:

1. 立即开启双闪,摆放三角警示牌
2. 拍摄全景照片(包括道路标线、车辆位置)
3. 拨打122报警并通知保险公司
4. 等待交警出具事故认定书
5. 凭认定书进行保险理赔

逆向行驶造成事故责任划分

常见疑问解答

对方逆行但我也超速了,责任怎么算?

这种情况属于混合过错。去年苏州中院有个判例:A车超速20%,B车逆行,两车相撞。法院认为逆行是事故主因,判决B车承担80%责任,A车超速承担20%责任。但要超速未达限速标准(如限速80开85),不会被认定有过错。

电动车逆行被撞,汽车要担责吗?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事故,机动车方无过错也要承担不超过10%的责任。但新修订的《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明确,非机动车存在重大过错(如逆行、闯红灯),可以减轻机动车责任。电动车逆行被撞,汽车若无违章,只需承担10%以内的人道主义赔偿。

行人逆行被撞怎么划分责任?

去年北京朝阳区有个典型案例:行人在单行道上逆行被撞,交警认定行人负主要责任。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条,机动车仍需承担部分赔偿责任。比例要看事故地点:在人行道被撞,机动车责任更大;在机动车道被撞,行人责任更大,按7:3或8:2划分。

对方逆行逃逸怎么处理?

这种情况应立即报警并尽量记录车牌号。《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肇事逃逸将面临200-2000元罚款,可并处15日拘留。即使找不到肇事者,也可以通过保险公司代位追偿。要第一时间用手机拍摄现场视频,记录路面刹车痕迹、散落物等关键证据。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