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产权房算不算自己房产
最近被问爆的共有产权房问题,今天咱们用《民法典》说人话!物权编第240条,只要你在不动产登记簿上有名字,哪怕只占1%份额也算合法产权人。简单说,你买下的那部分产权就是你的"法律认证"房产,只不过多了个"拼单合伙人"——是地方政府。
这房到底算谁的?三分钟搞懂游戏规则
去年陪朋友收房时,物业指着产权证说:"您这房本和普通红本可不一样"。仔细看才发现,产证上明晃晃写着"按份共有",政府占股30%。这就好比合伙开公司,你当大股东但决策要按公司章程来。
我们服务的准则是守信
《委托代理协议》中双方确认的方式、数额收取费用,不再产生其他收费!
遵守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
接受省市两级司法局、省市两级律师协会对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进行监督。
最近被问爆的共有产权房问题,今天咱们用《民法典》说人话!物权编第240条,只要你在不动产登记簿上有名字,哪怕只占1%份额也算合法产权人。简单说,你买下的那部分产权就是你的"法律认证"房产,只不过多了个"拼单合伙人"——是地方政府。
去年陪朋友收房时,物业指着产权证说:"您这房本和普通红本可不一样"。仔细看才发现,产证上明晃晃写着"按份共有",政府占股30%。这就好比合伙开公司,你当大股东但决策要按公司章程来。
当房贷逾期遭遇银行起诉,很多人最关心的除了本金利息,就是律师费到底该谁承担。《民事诉讼法》和《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三个关键点里:合同约定、诉讼结果和举证责任。借款合同明确约定律师费由违约方承担,且银行能提供实际支付凭证,这笔费用大概率由欠款人买单!
我处理过上百起房贷纠纷案件,发现90%的购房者都没仔细看过借款合同第17条。这里写着:"借款人违约时,应承担贷款人为实现债权产生的律师费、诉讼费等费用"。去年刚生效的《民法典》第584条更是明确规定,违约方需赔偿守约方遭受的实际损失。
《民法典》第143条,只要满足三个条件,买卖房合同就有效:第一,双方都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成年且精神正常);第二,签合同是真实的意思表示(没有被威胁欺骗);第三,合同内容不违法、不违背公序良俗。只要你们自愿签合同、房子能合法交易,哪怕只是手写的一张纸,在法律上都算数!
去年我朋友老张就踩了个大坑,他和卖家签了合同才发现房子早就被法院查封了。这种合同就属于典型的无效合同,因为卖家根本没有处分权。常见的合同无效雷区还有这些:
在二手房交易中,交了定金又反悔是许多买家的困扰。从法律角度看,能否退定金主要取决于合同约定和违约责任认定。《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买家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合同,卖方有权没收定金;但是卖方违约或合同存在重大漏洞,买家可要求双倍返还定金。简单来说:买家主动反悔,定金大概率拿不回;卖方有问题或合同不合法,定金有机会退。
很多人把定金和“订金”搞混,其实法律上只有“定金”有担保效力。老王看中一套房,签合交了10万定金,合同里写的是“定金”二字,后来老王因工作调动不想买了,这10万基本就打水漂了。但是卖家隐瞒了房屋被抵押的事实,老王不仅能拿回定金,还能要求赔偿。
二手房面签(即签订正式房屋买卖合同)后,能否解除合同取决于是否符合法定或约定解除条件。《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至五百六十三条,合同解除分为协商解除、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三种情形。若买卖双方协商一致,或合同中明确约定了面签后解除条款(如贷款失败可退房),又或存在一方严重违约(如卖家隐瞒房屋质量问题)、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等情况,均可主张解除合同。若单方面无理由反悔,面临定金损失甚至违约金赔偿。
《民法典》第209条和《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规定,房产所有权以不动产登记簿记载为准,房产证是权利人享有物权的法定凭证。判断房子到底是谁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不动产登记簿上的名字和房产证上的权利人信息。但现实情况比法律条文复杂得多,遇到继承纠纷、离婚分房、二手房买卖等情况,确认所有权归属就需要更专业的操作。
第一步:查不动产登记簿
《民法典》第209条规定,房屋所有权的设立以不动产登记为准。但没领房产证不等于"没有房产权利",离婚时需结合购房合同、出资证明、婚姻财产制度等综合认定。重点看三点:购房时间(婚前/婚后)、出资来源(个人/共同)、产权登记进度(已网签未办证/在建工程)。婚后用共同存款买房但未办证,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去年处理过一对夫妻离婚案,俩人买了期房还没交房,房产证自然没到手。男方咬定"没证就不算共同财产",结果被法院打脸:查银行流水发现首付是婚后的年终奖,月供用的共同账户,判女方分得45%份额。记住几个关键点:
《民法典》第1062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等财产原则上属于共同财产。买房时间在婚姻存续期间且用共同财产支付,即便房产登记在一方名下,另一方仍有权主张分割。若刻意隐瞒购房行为,一旦被法院认定为转移、隐匿夫妻共同财产,《民法典》第1092条,离婚时面临少分或不分财产的后果。
很多人在离婚前动起"藏房"的歪脑筋,让父母代持房产、用现金全款支付、借用亲戚身份买房等。老王就试过用多年攒的私房钱以表弟名义买房,结果表弟结婚时把房子占为己有,老王只能吃哑巴亏。还有人玩"假离婚"买房,弄假成真,人房两空。更狠的会伪造债务,声称买房钱是借的,但这种操作涉嫌刑事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