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谁有权利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1条和《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职务侵占罪属于公诉案件,原则上由公安机关侦查、检察机关审查起诉。但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在特定条件下也可提起自诉。:

职务侵占罪谁有权利起诉?

1. 公诉程序:公安机关发现犯罪线索后立案侦查,检察机关审查后向法院提起公诉;
2. 自诉程序:若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被害人可依据《刑事诉讼法》第210条直接向法院起诉;
3. 单位报案权:受害企业可向公安机关提交书面报案材料启动刑事程序。

职务侵占罪的起诉权到底掌握在谁手里?

很多人以为只有公司老板才能报案,其实这是误解。去年某电商公司就发生过典型案例:财务主管挪用200万公款,普通员工发现后直接向公安机关举报,最终成功立案。这说明职务侵占罪的报案主体不限于直接受害人,任何知情人都有权向司法机关提供线索。

实践中存在三种特殊情形值得:
• 股东纠纷中的职务侵占:当大股东侵占公司财产时,小股东可通过股东代表诉讼推动刑事立案
• 离职员工举报:前员工掌握关键证据的,举报材料成为立案突破口
• 第三方合作方报案:供应商发现合作企业人员虚构交易侵吞货款的,同样具备报案资格

常见问题解答

1. 员工侵占公司财物,公司领导包庇不报案怎么办?

《刑事诉讼法》第110条,其他知情员工或股东可携带银行流水、监控录像等证据直接向经侦部门报案。浙江某机械厂案例中,正是基层会计提供的关键账目差异清单促使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2. 被害人能否绕过公司直接起诉?

若被侵占财产属于个人而非公司资产,被害人可直接自诉。销售员侵占客户个人定金的情况。但需需准备完整的证据链,包括微信聊天记录、转账凭证、证人证言等。

3. 职务侵占立案后还能私了吗?

即便双方达成赔偿协议,只要达到6万元立案标准(部分省份3万元),司法机关仍会追究刑事责任。北京某科技公司案例显示,嫌疑人退赔后仍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