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辖权异议应该在什么时候提出?谁有资格提?

管辖权异议谁可以提

提出管辖权异议的主体资格受法律严格限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案件当事人中的被告方享有法定异议权。原告在起诉阶段已自主选择管辖法院,故原则上丧失异议资格。案外第三人无论是否具备独立请求权,均无权就管辖问题提出异议。

异议提出的时间要件具有强制性。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的法定答辩期内提交书面异议申请,逾期未提出的视为默示接受管辖。该期间属于除斥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特殊程序案件存在例外情形。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等非讼案件不适用管辖权异议制度。执行程序中案外人对执行管辖提出的异议属于独立救济程序,与诉讼管辖异议存在本质区别。

异议审查标准包含双重维度。形式审查阶段法院仅需判断起诉状载明的管辖连接点是否成立,实质审查阶段则需结合证据材料判断管辖依据的真实性。若异议同时涉及级别管辖与地域管辖,应优先处理级别管辖问题。

管辖权异议应该在什么时候提出?谁有资格提?

异议成立的后续处理程序。受诉法院裁定移送案件时,应当遵守"一次移送"规则,不得二次移送。若多个法院均具有管辖权,应当尊重被告的程序选择权,但不得违反专属管辖规定。移送管辖的裁定对受移送法院具有强制约束力。

异议权滥用防范机制。对于明显缺乏事实依据的异议申请,法院可依照诉讼诚信原则予以训诫。恶意拖延诉讼的异议行为可能导致不利诉讼后果,但不得直接剥夺当事人的法定异议权利。

管辖权异议的提出主体有哪些法律依据?

提出管辖权异议的主体资格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明确界定。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以下三类主体具有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法定权利:

1. 被告 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被告在提交答辩状期间可对案件管辖权提出书面异议。此为最基础且最常见的异议主体,异议提出时间限定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十五日内。

2. 共同诉讼人 在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或必要共同诉讼参与人的情形中,参与诉讼的当事人若认为受理法院无管辖权,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十九条行使异议权。其权利基础与被告相同,但需注意异议期限的同步性。

3. 特定条件下的原告 原告在两种特殊情形下享有异议权:一是法院依职权移送管辖后,原告对移送裁定不服;二是反诉程序中,原告作为反诉被告的地位转化时。该权利来源于《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关于移送管辖的规定及反诉程序的特殊性质。

排除适用情形: -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十二条被明确禁止提出管辖权异议; - 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等非讼案件的参与人不具有异议资格; - 当事人未在法定期间提出异议但应诉答辩的,视为接受管辖,此属《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第二款的默示规则。

上述法律框架通过平衡诉讼效率与当事人程序权利,构建了管辖权异议主体的完整认定体系。

管辖权异议提出的时间限制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30条规定,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司法实践中具体时间限制为:

  1. 被告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内(涉外案件为30日)
  2. 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同样遵循15日期限
  3. 发回重审或再审案件不适用管辖权异议

未在法定期间提出异议且应诉答辩的,视为受诉法院有管辖权。期间计算规则依照《民事诉讼法》第85条,自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次日起算,期限届满最后一日为法定节假日的顺延至第一个工作日。

例外情形包括: - 法院主动移送管辖后当事人可再次提出异议 - 专属管辖错误可不受时间限制主张 - 仲裁条款排除法院管辖可随时主张

逾期提出的管辖权异议将面临裁定驳回风险,但可通过上诉程序主张程序违法。实务中需注意邮寄送达情形,应以实际收到日期而非寄出日期为准。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