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过马路被车撞谁的责任

当电动车和汽车在路口发生碰撞,交警到场后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执法记录仪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之间发生事故,除非能证明非机动车方存在重大过错,否则机动车都要承担更多责任。但重点来了!电动车是否被认定为机动车直接改变责任划分。时速超过25km/h、重量超55kg的电动车会被鉴定为机动车,这时候就和汽车适用谁违章谁担责的平等原则了。

血淋淋的案例告诉你:路权才是定责核心

去年杭州有个真实案例,外卖小哥骑着新国标电动车(属于非机动车)在绿灯时走斑马线过马路,被右转的宝马撞飞。交警调取监控发现:汽车转弯未让直行,电动车在绿灯时按规定横穿。判定汽车全责,司机不仅要赔8万修车费,还要承担小哥12万医疗费。

但是另一种情况呢?老王骑超标电动车(被认定为机动车)闯红灯被撞,事情就完全反转了。上个月深圳法院刚判的案子:老王不仅自己承担70%责任,还要倒赔对方修车费。因为超标电动车属于机动车,两机动车事故按过错比例划分责任。

电动车过马路被车撞谁的责任

这5种典型场景责任划分天差地别

场景1:电动车走斑马线推行过马路——这时候你就是行人,汽车必须100%礼让。去年郑州中院判例明确:推车过斑马线等同行人,司机未减速撞上要负全责。

场景2:电动车在机动车道被追尾——别以为在机动车道就活该!电动车因非机动车道被占用而借道,后车未保持安全距离追尾,责任三七开。但电动车无故占道,自己要担主责。

场景3:夜间无路灯路口事故——关键看谁开车灯!江苏高院典型案例:电动车夜间不开灯突然窜出,被判承担40%责任。汽车虽无过错,但因优者危险负担原则仍要赔60%。

老司机教你3招自保秘籍

第一招:过马路前先三看——看自己是否在斑马线上,看信号灯还剩几秒,看转弯车辆是否有让行迹象。记住宁等三分不抢一秒,去年上海数据统计,62%电动车事故发生在绿灯3秒。

第二招:随身带好双证——购车发票和合格证。这是证明电动车属性的关键,遇到事故时能快速确定是按非机动车还是机动车处理。某车主因丢失发票,超标电动车被误判为机动车,多承担了8万损失。

第三招:头盔就是保命符——不仅保命还保钱!浙江高院明确:佩戴头盔的骑手在事故中若受伤,医疗费赔偿比例提高15%。相当于多了一道安全buff。

灵魂拷问:这5个问题90%的人都想错

问题1:电动车载人过马路被撞,责任会加重吗?
答:载人不直接影响定责,但超载(成人载12岁以上)会被认定为违规。就像去年成都案例:妈妈载初中生女儿被撞,因超载被认定承担30%责任。

问题2:汽车司机说没看见电动车能免责吗?
答:不能!法律上这叫应观察而未观察,北京三中院判例:司机以盲区为由抗辩失败,仍需承担主要责任。就像你不能因为后视镜有盲区就随便倒车撞人。

问题3:电动车被撞坏能索赔折旧费吗?
答:想多了!目前法律只支持直接损失。天津案例:车主索赔3000元折旧费被驳回,法院只判赔维修费。除非是未上路的准新车,有特殊判例。

问题4:雨天路滑导致刹车不及撞上电动车,能减责吗?
答:天气不是借口!江苏交警明确:雨天应加大安全距离,未保持足够车距导致事故的,不能因天气减责。就像你不因为下雨就不赔追尾损失。

问题5:电动车横穿马路时接电话,会影响责任划分吗?
答:会!浙江新规:骑车使用电子设备视为危险驾驶行为。就算汽车主责,电动车也会因过错相抵减少10%-20%赔偿。相当于自己给自己打折。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