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横穿马路被撞死谁的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二条和第七十六条规定,行人通过路口或横过道路必须走人行横道或过街设施,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发生事故时,即使行人存在过错,机动车仍需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但到国道横穿马路被撞案件,司法实践中判定行人承担主要责任(70%-90%),司机承担次要责任(10%-30%),除非能证明司机存在明显过错。

血肉之躯VS钢铁猛兽:国道横穿的生死博弈

去年发生在G107国道的真实案例令人揪心:凌晨五点,张大爷为抄近路翻越隔离护栏,被时速80公里的大货车撞飞30多米。交警现场测量发现,距离事发点300米处就有地下通道。最终认定张大爷承担85%责任,司机因超速承担15%责任,保险公司赔付了38万元死亡赔偿金。

这个案例折射出三个残酷现实:

1. 国道设计时速普遍在60-80公里,刹车距离超过50米。当司机发现横穿者时,物理上根本来不及反应。

2. 很多中老年人存在车会让人的错误认知,殊不知在封闭道路,法律对行人的保护是有限的。

国道横穿马路被撞死谁的责任

3. 看似无责的司机不仅要承受心理创伤,还要面临民事赔偿,去年某物流公司司机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不得不转行。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行人横穿国道被撞就一定是全责吗?

不完全正确。司机存在严重超速(超规定时速50%以上)、醉酒驾驶、肇事逃逸等情况,责任比例倒置。湖南某案件,司机超速132%撞死横穿行人,最终被判承担60%主要责任。

问题2:国道没有斑马线也要担责吗?

这正是最大的认知误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明确规定,一级公路(国道)应设置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间距不宜大于1公里。路政部门未按规定设置过街设施,承担10%-20%的补充责任。河南某国道事故中,法院就判决交通局承担15%的赔偿责任。

问题3:司机完全没过错也要赔钱?

《民法典》第1186条,确实存在无过错责任原则。但道交法修改后,机动车无过错时的赔偿上限从10%降至5%。上海判决的某案,行人全责情况下,司机仍被判赔5%约12万元。

问题4:农村地区国道怎么认定责任?

这类案件更复杂。事故发生在村口等特殊路段,《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规定,应当设置警示标志。江西某案件,因未在村口设置警示牌,法院判定公路管理局承担30%责任,成为经典判例。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