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最终归属依据什么
《民法典》物权编第二百零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房产证上登记的名字就是法律认定的房屋所有权人。但要的是,不动产登记簿与房产证记载不一致时,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这就好比银行卡和存折的关系——存折没更新,但银行系统里的记录才是真凭实据。
一、结婚买房:爱情易碎房本难改
小王和小芳结婚前共同凑首付买房,但房本只写了小王名字。后来感情破裂闹离婚,小芳拿出银行转账记录要求分房。这种情况法院会怎么判?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婚前买房登记在一方名下,婚后共同还贷的,房子归登记方,但需补偿另一方还贷部分及增值收益。也就是说,小芳能拿回的是真金白银,房子还是小王的。
最近有个真实案例:张先生婚前全款买房,婚后加上妻子名字。离婚时妻子要求平分,法院最终判决女方获得30%份额。这告诉我们,加名不是闹着玩的,加完名就是法律认可的赠与行为。
二、继承大战:遗嘱不如及时过户
李大爷去世后留下两套房,三个子女各执一词。大儿子拿出的自书遗嘱,二女儿拿出的公证遗嘱,小儿子说父亲临终前口头说把房子留给他。按照民法典继承编,公证遗嘱不再具有优先效力,以一份有效遗嘱为准。结果二女儿的公证遗嘱因为时间在后而胜出。
特别提醒:很多人不知道的"特留份制度"。王奶奶想把房子全留给照顾自己的小儿子,但法律规定必须为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保留必要份额。大儿子是残疾人,就算遗嘱写给小儿子,大儿子也能分到应得部分。
三、拆迁安置房:协议藏着大陷阱
城中村改造时,老刘家签的拆迁协议里写着"安置房归户主所有",结果引发家庭大战。其实拆迁协议的性质很特殊,它既不是买卖合同也不是赠与合同,而是行政协议。法院处理这类纠纷时,会重点审查签约时家庭成员是否达成共识。
有个典型案例:拆迁时弟弟代替哥哥签了协议,后来哥哥反悔。法院认定弟弟构成表见代理,协议有效。所以签字不是儿戏,哪怕代签也产生法律效力。
四、农村自建房:地随房走有讲究
城里人老张花20万买了套农村房,住了十年后被原房主起诉要收回。土地管理法,宅基地使用权不得单独转让给非本村集体成员。虽然房子是老张盖的,但地皮还是原房主的,这种交易在法律上自始无效。
不过有个例外情况:买家在买房后把户口迁入该村集体,且其他村民无异议,经过合法程序是可以确权的。但这种"曲线救国"的成功案例凤毛麟角。
常见问题解答
1. 离婚时房本有两人名字就一定能平分吗?
不一定!一方能证明购房款全部来源于婚前财产,法院判决多分。男方用婚前存款全款买房,即使婚后加名,离婚时女方只分到10%-30%。
2. 父母出资买房算谁的?
关键看出资时间和购房意图。婚前父母全款买房且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属于个人财产;婚后父母部分出资,没有明确约定的话,视为对小两口的赠与。
3. 拆迁房继承需要什么手续?
除了常规的继承权公证,还要安置房的限售期。很多地方规定安置房5年内不得交易,继承过户后也要等够年限才能上市交易。
4. 农村房子能过户给城里子女吗?
宅基地不能继承,但地上房屋可以。城里子女继承后不能翻建,等到房子自然倒塌后,村集体有权收回宅基地。想要长期持有,建议趁父母健在时把户口迁回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