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存的债务承担是连带责任

《民法典》第518条规定,当两个以上债务人对同一债务明确约定连带责任,或法律直接规定承担连带责任时,债权人有权要求任一债务人履行全部债务。在并存的债务承担场景中(如债务加入、共同担保等),连带责任是核心规则——新加入的债务人与原债务人对外捆绑,任何一方都需对债务兜底,债权人追债时挑谁都行。这种设计既保障债权人权益,也倒逼债务人间形成风险共担机制。

连坐式还债?这些场景你正在被连带

早上签了个公司担保协议,下午老婆刷爆信用卡,晚上朋友借钱喊你当见证人...这些日常行为都让你莫名其妙背上连带债务

场景1:公司股东玩脱了
王总用个人账户收公司货款,结果公司破产时,法院判他个人连带偿还200万债务——公司法第20条法人人格否认可不是摆设。

场景2:夫妻共有债务争议
李女士离婚3年后突然被追讨前夫借款,只因债权人拿出她当年签字的共同还款承诺书,法院认定属于债务加入。

场景3:网红合伙直播翻车
3个主播合租设备搞直播,一人偷偷把设备抵押借款。合伙企业法,全体合伙人需连带赔偿设备损失,哪怕其他两人完全不知情。

并存的债务承担是连带责任

连带责任是把双刃剑:用得好是保障,用不好是炸弹

债权人视角:
连带责任就像买保险——某宝商家跑路了?找平台连带赔偿!开发商烂尾了?起诉银行违规放贷要求连带责任!这种一抓一大片的策略极大提高维权成功率。

债务人视角:
张三帮朋友担保借款时以为只是走个过场,结果朋友失联后,债主直接冻结他工资卡+拍卖房产。更惨的是,当他向朋友追偿时发现对方早已资不抵债...

风险规避指南:
1. 担保合同务必注明一般保证而非连带保证
2. 夫妻债务尽量采用分别财产制+书面约定
3. 企业公私账户严格隔离,避免财产混同
4. 加入新项目时要求其他方提供反担保

灵魂拷问:关于连带责任的5个致命问题

问题1:连带责任和一般保证责任有什么区别?

关键看有没有先诉抗辩权。你给朋友借款做一般保证,债主必须先起诉朋友且执行无果才能找你;若是连带保证,债主可以直接上门找你全额还钱,哪怕朋友账户里还有存款。

问题2:债权人可以只起诉部分连带债务人吗?

完全可以!法律允许精准打击——ABC三人负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单独起诉最有钱的A,拿到判决后直接执行A的全部财产,而A只能事后再找BC追偿。

问题3:企业法人变更就能逃脱连带责任?

别天真!公司换老板就像租房子换房东,原租约继续有效。除非债务重组时取得债权人书面同意,否则新老股东都被追责。某奶茶品牌加盟商集体维权时,就是起诉了品牌方和现法人、前法人。

问题4:担保人怎样合法脱身?

记住三个救命时间点:
① 保证期间届满(6个月-2年)
② 主债务诉讼时效到期(3年)
③ 债权人擅自变更主合同(如延长还款期未征得担保人同意)
遇到催债时立即咨询律师,发现担保早已失效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