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补充责任的7种情形
《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补充责任是指当主责任人无法完全履行责任时,由法律规定的特定主体在过错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的责任。它与连带责任的最大区别在于补充性——只有当主责任人财产不足时,补充责任人才需担责。目前法律明确规定的7种情形包括:安全保障义务人责任、教育机构特殊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劳务派遣单位责任、监护人责任、挂靠经营责任、公共场所管理人责任。这七类主体在特定场景中因未尽到合理义务,面临第二顺位的赔偿责任。
这7种责任场景究竟怎么理解?
场景1:商场保安没拦住小偷,顾客被偷手机能找商场赔吗? 去年杭州某商场就发生过这类案件。王女士试衣服时手机被盗,监控显示小偷作案时保安正在玩手机。法院判决商场承担30%补充责任——因为保安确实存在疏忽,但主要责任还是小偷。
场景2:熊孩子在学校打伤同学,家长和学校怎么分锅? 记得北京某小学案例吗?8岁小明课间推倒同学致骨折,法院判决家长赔偿6万,学校因未及时制止承担2万补充赔偿。法官特别指出:学校只有在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时才需担责。
场景3:外卖小哥撞伤人,平台要不要背锅? 去年深圳有个典型案例。某平台骑手闯红灯撞伤老人,法院判定骑手赔12万,平台因未规范培训承担3万补充责任。但是加盟商模式,责任认定又会不同。
这些责任到底怎么算比例?
法律圈有个形象的比喻:补充责任人就像备胎,主责任人赔不起的部分才轮到TA。培训机构场地湿滑导致学员摔伤,场地所有者已破产,培训机构要承担剩余的全部赔偿。但比例要看过错程度——曾有酒店未装监控导致住客被抢劫,最终被判承担40%补充责任,因为安全隐患明显。
常见问题答疑
问题1:补充责任和连带责任有什么区别? 最核心区别是追偿顺序。连带责任受害人可以随便选追偿对象,而补充责任必须先告主责任人,执行不到钱才能告补充责任人。就像你去餐厅吃饭中毒,应该先告食品供应商,供应商跑路了才能告餐厅。
问题2:网络平台什么情况下要担责? 最近新规明确了红旗原则:侵权内容像红旗一样明显飘着,平台还不处理就要担责。某用户直播卖假包,平台收到三次投诉仍不删除,这时就要承担补充责任。
问题3:房东把房子租给传销组织要负责吗? 关键看是否明知。北京朝阳区有案例,房东老李收了明显高于市场价的租金,对租客异常行为视而不见,最终被认定存在过失,承担了10%的补充赔偿责任。
问题4:代驾出事故平台怎么赔? 要看用工模式。是平台直接雇佣,承担连带责任;若是中介模式,平台尽到审核义务的,只在20%以内补充赔偿。上海有个案子,代驾司机醉驾肇事,平台因未审核驾照状态被判赔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