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无责任的情况承担10%

机动车无责任的情况承担10%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时,即便机动车完全无责任,仍需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民法典第1186条更明确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发生都没过错时,依法律规定由双方分担损失。这两大法律条文共同构成了无过错责任原则,既保护弱势交通参与者,又避免让驾驶人承担过重责任。

为什么无责也要赔钱?看完这些案例就懂了

去年杭州某小区门口,张先生开车以30码正常行驶时,突然有外卖骑手闯红灯横向冲出。虽然张先生急踩刹车,电动车还是撞上汽车右前轮。交警判定骑手全责,但法院最终判决张先生承担10%医疗费赔偿。这种看似不公平的判决,背后有三大深层考量:

1. 机动车作为高速运输工具具有更高危险性
2. 行人、非机动车在事故中损伤更严重
3. 通过经济补偿平衡社会公平原则

就像去年郑州高速上,行人违规横穿被撞身亡的案例。虽然司机无任何违规操作,最终仍需赔偿丧葬费的10%。这种制度设计不是和稀泥,而是体现法律对生命权的特别保护。

这3种常见情况必须特别

情况一:夜间行车遇鬼探头
晚上开车经过城中村路口,突然窜出未走斑马线的行人。即便行车记录仪证明司机无过错,也要承担10%责任。去年深圳就发生过赔偿12万的案例。

情况二:电动车违规载物引发事故
外卖箱超宽导致剐蹭机动车,虽然电动车全责,但汽车方仍需分担部分损失。建议车主立即报警并拍摄现场全景照片。

情况三:宠物突然冲上马路
未栓绳的宠物狗被撞,若饲养人能证明机动车超速,车主面临10%赔偿。但有证据证明车速合规,可以不承担责任。

车主必知的5个维权要点

1. 立即开启双闪放置警示牌
2. 用手机拍摄360度现场视频
3. 坚决不私了避免后续纠纷
4. 要求交警出具正式责任认定书
5. 通过保险公司进行代位追偿

去年上海王女士的案例值得借鉴:她在无责事故中先由保险公司垫付2万元,后成功通过法律程序追回1.8万元,实际仅承担2000元。

常见问题解答

Q1: 无责赔偿会影响次年保费吗?

保监会规定,无责赔付不计入出险次数。但需要提供交警开具的无责证明,并及时通知保险公司备案。建议保留好所有法律文书复印件。

Q2: 10%赔偿包含哪些费用?

主要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直接损失,精神损失费一般不包含。对方总损失50万,机动车方最多赔5万。但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特殊项目需按地方标准计算。

Q3: 对方全责还能要求我赔偿吗?

可以,但必须通过法律程序。去年苏州法院判例显示,伤者直接索赔被驳回,必须起诉后才能主张10%赔偿。建议车主收到法院传票后立即联系保险公司应诉。

Q4: 保险能覆盖这部分赔偿吗?

交强险在无责情况下最高赔付1.9万元(死亡伤残1.8万+医疗费1800元+财产损失100元)。超过部分需由商业三者险赔付,未投保的需自行承担。建议三者险保额至少200万。

Q5: 如何避免被讹10%赔偿?

安装带GPS和ADAS功能的行车记录仪,保留至少半年行车数据。遇到事故时立即锁车报警,不与对方发生言语冲突。去年北京某车主因事故后挪车被认定破坏现场,最终承担了15%责任,这个教训值得警惕。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