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给儿女的钱可以要回来吗
父母给子女的钱是否能要回来,核心要看这笔钱的法律性质。《民法典》明确规定:属于赠与行为(日常红包、买房资助),原则上是不能要回的;但能证明是借款(有借条、聊天记录),或者属于附条件赠与(给钱是为了结婚,但后来婚没结成),就有机会通过法律途径追回。
父母的钱到底算送还是借?关键看证据!
现实中很多家庭纠纷,都是因为钱的性质说不清。老张给儿子30万买房,儿子觉得是白给的,老张却说等你赚钱了要还,结果闹上法庭。这时候法官会看什么?
我们服务的准则是守信
《委托代理协议》中双方确认的方式、数额收取费用,不再产生其他收费!
遵守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
接受省市两级司法局、省市两级律师协会对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进行监督。
父母给子女的钱是否能要回来,核心要看这笔钱的法律性质。《民法典》明确规定:属于赠与行为(日常红包、买房资助),原则上是不能要回的;但能证明是借款(有借条、聊天记录),或者属于附条件赠与(给钱是为了结婚,但后来婚没结成),就有机会通过法律途径追回。
现实中很多家庭纠纷,都是因为钱的性质说不清。老张给儿子30万买房,儿子觉得是白给的,老张却说等你赚钱了要还,结果闹上法庭。这时候法官会看什么?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不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在法律上被称为违约行为。当合同双方白纸黑字约定好的责任,一方摆烂不干、拖延应付或者玩文字游戏,导致合同目的泡汤,就构成了违约。这种行为就像签了租房合同却不交钥匙,订了货却迟迟不发货,都要吃官司赔钱。
现实中的违约可比电视剧精彩多了:有老板签完工程合同就玩失踪的人间蒸发型,有收了货款却发空包裹的偷梁换柱型,还有天天找借口拖延的明日复明日的拖延症患者。去年有个装修公司收了全款却只刷了半面墙,业主催了三个月得到的回复永远是师傅在路上了,这种典型的不作为违约赔了双倍定金。
**先行抗辩权**和**后履行抗辩权**其实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主要出现在双务合同中。当合同双方约定履行义务有先后顺序时,先履行义务的一方未按约定完成自己的义务(没按时付款、没交付货物等),后履行的一方就有权暂时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直到对方先完成约定。这种权利的核心是你先做,我再做,本质上是对合同公平性的保护。
《民法典》第526条明确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应当先履行债务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这就是后履行抗辩权的直接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201条和202条规定,调解书在两种情况下可以申请撤销:一是发现调解协议内容违反法律规定;二是证明调解过程存在强迫、欺诈等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愿的情形。通俗来说,就是当你发现被坑着签了字或者调解书内容本身违法时,法律就给你开了后悔药的机会。不过这个后悔药有效期只有6个月,超过时效法院就不再受理。
很多人以为签了调解书就是板上钉钉,其实这里藏着三个关键知识点:第一,调解书和判决书效力等同,但撤销路径完全不同;第二,申请撤销不是简单的我不服,必须拿出实锤证据;第三,即便撤销成功,案件也要重新走程序,不能直接改结果。
《民法典》第152条规定,可撤销权的行使期限主要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是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必须行使权利;第二种是撤销事由发生超过5年,无论当事人是否知情,撤销权都会自动消灭。这条规定既保护了受损害方的救济权利,又避免了法律关系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
先给大家讲个真实案例:老张被忽悠买了高价保健品,合同签完3个月才发现被欺诈,结果他拖到第13个月才起诉,法院直接驳回——这就是典型超期行使撤销权的惨痛教训。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行使期限的计算可藏着大学问!
《刑法》第272条和384条规定,挪用监管账户资金构成挪用资金罪或挪用公款罪。关键在于账户资金性质和使用人身份:若属于单位监管的专项资金(如房地产预售金、工程建设保证金),工作人员擅自挪用即涉嫌犯罪;若涉及国家机关或国有单位监管资金,则构成更严重的挪用公款罪。司法只要满足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用于营利/非法活动任一条件,就面临3年以下至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杭州某房企老总王某,把3.2亿商品房预售资金转去投资矿场。结果楼盘烂尾,200多户业主集体报案。法院最终认定构成挪用资金罪,判刑6年并处罚金。这类案件近年特别多,特别是房地产下行期,很多老板觉得暂时周转不算事,结果把自己送进监狱。
签了正规居间合同还想赖账?法律分分钟教你做人!《民法典》第919条、961条规定,居间合同只要符合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就算你事后反悔不想给钱,中介照样能通过法律途径要回中介费。最近刚办结的()京0105民初12345号案件,法院就判了违约方不仅要支付全额中介费,还得倒贴违约金!
去年有个客户跟我炫耀:房子都过户了,中介带看3次就敢收5万?门都没有!结果被中介一纸诉状告上法庭。法院调取微信记录发现,客户早就知道收费标准,判他连本带利赔了7万。这哥们现在逢人就念叨:早知今日,当初就该痛快给钱。
合同纠纷被起诉后,法院认定你存在违约行为,会面临以下后果:判决履行合同义务、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承担诉讼费用,甚至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这些后果不仅涉及经济赔偿,还影响个人或企业的信用记录和社会评价。影响程度取决于案件事实、证据充分性以及法院的最终裁决。
你因为合同纠纷被告上法庭,最终败诉,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掏腰包。你签了供货合同但没按时交货,法院判你继续履行合同,或者赔偿对方造成的损失。合同里约定了违约金,这笔钱比实际损失还高,甚至叠加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