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砚舟律师

秦砚舟律师

专选律师 平台认证
所在地区: 浙江省宁波市
擅长领域: 企业商事合同架构设计,涉外合同争议解决,知识产权合同
个人简介: 秦砚舟律师:执业合同法律师,拥有10年以上民商法领域实务经验。专注于企业合规与商事合同纠纷解决。执业期间累计审查各类合同超2000份,代理诉讼与非诉案件300余件,为30余家上市公司及跨国企业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客户满意度长期保持98%以上,以专业严谨、务实高效为执业准则,擅长将法学理论与商业需求结合,注重从合同起草、谈判到履行的全流程风险防控。

服务保障

我们服务的准则是守信

签订委托协议保证服务质量

《委托代理协议》中双方确认的方式、数额收取费用,不再产生其他收费!

收费标准合理

遵守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

司法部门全面监督和保障

接受省市两级司法局、省市两级律师协会对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进行监督。

发布的文章

定金超过20合同无效

定金超过20合同无效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规定: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也就是说,买卖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超过总金额20%的定金,超出的部分在法律上不视为定金,但合同本身并不会完全失效。总价100万的房子,定金最高只能约定20万,若约定30万定金,则超出的10万不能主张双倍返还等定金罚则。

定金超过20%会怎样?这些坑千万别踩!

最近王女士买房就栽在定金上,合同里写着要交30%的定金,结果交易黄了想要回钱,开发商却只肯退10%。像这种超额定金套路在买房、装修、婚庆等行业特别常见,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的门道。

合同未约定履行期限

合同未约定履行期限

最近接到不少咨询,都是关于合同没写清楚履行期限的问题。《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等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交易习惯确定。重点来了!第五百一十一条第四项明确规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一、没写时间的合同到底算不算数?

去年有个装修案例特别典型。张先生和装修公司签合没约定完工时间,结果装修队干干停停拖了半年。装修公司拿着合同说没违约,气得张先生直跳脚。这种情况法院会怎么看?其实法律早有安排!法官会行业惯例(当地普通住宅装修周期)、工程量大小等因素综合判断合理期限。那个案子判装修公司赔偿延期违约金,就是依据这条规定。

民间借贷纠纷诉讼时效

民间借贷纠纷诉讼时效

《民法典》第188条规定,民间借贷纠纷的诉讼时效为3年,自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就是从约定的还款日期到期后开始算3年,没约定还款时间,则从债权人第一次主张还款时开始计算。但要法律规定了最长诉讼时效20年,即无论是否发现权利受损,超过20年法院原则上不再保护。

借钱给亲戚朋友,诉讼时效怎么算才不吃亏?

老张借给同学10万块钱,约定底还清,结果到现在还没动静。这种情况诉讼时效从1月1日开始计算,到1月1日就满3年了。但老张在发过催款微信,诉讼时效就会从发微信当天重新计算3年。现实中很多人吃亏就吃在:要么抹不开面子催款,要么催款没留证据。

合同中争议解决的甲方所在地法院

合同中争议解决的甲方所在地法院

《民事诉讼法》第35条规定,合同双方可以书面协议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地点的法院管辖,而甲方所在地作为合同签署方的主要经营场所或注册地,天然具备实际联系属性。实务中,甲方(为提供产品或服务方)在合同中约定争议由甲方所在地法院管辖,这种条款被称为协议管辖条款,其法律效力已被最高人民法院多次通过判例确认。

为什么甲方总想主场作战?

去年有个做建材生意的朋友就吃了大亏,合同里没管辖条款,结果被合作方在两千公里外起诉,光律师差旅费就花了十几万。其实甲方坚持约定己方所在地法院,背后有三大现实考量:

买卖合同利息1.5倍法律规定

买卖合同利息1.5倍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585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18条,当买卖合同当事人未约定逾期付款违约金时,买方逾期付款的利息损失可以按照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1.5倍计算。这个规定本质上是对违约方的惩罚性赔偿机制,但需三个关键点:1.5倍计算基础是LPR而非旧规定的基准利率;必须存在实际损失才能主张;法院可情况调整比例。

装修老板收不到尾款的故事

去年杭州王师傅接了个别墅装修项目,合同写明验收后3天内付清尾款20万。结果业主以墙面有色差为由拖欠半年,王师傅一纸诉状告到法院。法官最终判决业主不仅要支付20万本金,还要按LPR的1.5倍支付利息。当时LPR是3.65%,算下来每天要多付30元利息,半年就是5400元。这个案例说明:即便合同没写违约金条款,法律照样保护守约方的权益。

签了和解协议还能反悔吗

签了和解协议还能反悔吗

刚签完和解协议就后悔?很多当事人会急得直拍大腿。《民法典》第143条规定,有效的和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但第533条也明确规定了情势变更原则。签字画押不等于板上钉钉!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情况,你还有机会推翻协议。本文用真实案例告诉你哪些情况下能反悔,手把手教你如何合法维权。

一、白纸黑字签了字 怎么还能反悔?

去年我代理过一起劳动纠纷案,当事人小王签完离职补偿协议后,发现公司隐瞒了应缴社保金。我们抓住《民法典》第148条关于欺诈的规定,成功撤销协议多争取了8万元补偿。法律不是死板的教条,协议生效需要满足四个硬核条件:

合同法赔偿金的规定

合同法赔偿金的规定

《民法典》(原《合同法》相关条款已纳入民法典)第584条规定,合同违约方应当赔偿对方因违约造成的实际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约方订立合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损失。简单说,赔偿金要满足三个条件:实际损失存在、损失与违约有因果关系、损失金额合理可预见。你订了10万元设备却遭卖家毁约,导致工厂停工损失20万元,若卖家能预见到设备延迟会影响生产,则需赔偿30万元(设备款+停工损失)。

赔偿金怎么算?记住这3个关键点

不当得利的法律依据和合法依据

不当得利的法律依据和合法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985条至第988条,不当得利被明确规定为一种法定之债。其法律依据的核心在于:没有合法,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构成不当得利需满足三个要件:(1)一方获得利益;(2)他方受到损失;(3)获利与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且无法律或合同依据。

而合法依据则体现在法律对公平原则的维护上。不当得利制度旨在纠正损人利己的不公平现象,防止因意外或错误导致财产失衡。它既是民法公平原则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共秩序和诚信体系的保障。

劳动争议仲裁诉讼的管辖法院

劳动争议仲裁诉讼的管辖法院

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发生纠纷时,很多人第一步就会问:这事儿该找哪个法院管?《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劳动争议案件必须先裁后诉,也就是必须先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才能向法院起诉。而到了诉讼阶段,法律规定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这两个地就像维权路上的两个入口,劳动者可以实际情况选择最方便的维权路径。

选对法院有多重要?真实案例告诉你

去年杭州有个程序员小哥,公司注册在深圳,实际工作地点在杭州。被辞退后他直接向杭州法院起诉,结果被告知要去深圳立案。后来律师支招:只要提供租房合同、考勤记录等证明实际工作地,杭州法院就有管辖权!最终他成功在杭州立案,省去了跨省奔波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