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按揭下来了想退房可以吗
当房贷批下来后想退房,本质上属于单方解除购房合同的行为。《民法典》第563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只有出现以下三种情况购房者才能无责退房:1.开发商逾期交房超过约定时间;2.房屋质量严重影响使用;3.开发商存在欺诈或重大违约行为。仅因个人原因想退房,需按合同约定支付总房款10-20%的违约金,还被要求赔偿开发商实际损失。
我们服务的准则是守信
《委托代理协议》中双方确认的方式、数额收取费用,不再产生其他收费!
遵守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
接受省市两级司法局、省市两级律师协会对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进行监督。
当房贷批下来后想退房,本质上属于单方解除购房合同的行为。《民法典》第563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只有出现以下三种情况购房者才能无责退房:1.开发商逾期交房超过约定时间;2.房屋质量严重影响使用;3.开发商存在欺诈或重大违约行为。仅因个人原因想退房,需按合同约定支付总房款10-20%的违约金,还被要求赔偿开发商实际损失。
《土地管理法》和《民法典》规定,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村民仅享有使用权。宅基地买卖本身存在法律风险,尤其是卖给非本村集体成员时,法院会判决买卖合同无效,并要求双方返还财产。但判决会结合合同签订时间、房屋现状、过错责任等因素综合考量,特殊情况下也出现部分有效或折中处理的结果。
说白了,宅基地不是普通商品房!法律规定宅基地是
刚发现自家宅基地证上的名字被打错时,老张急得直拍大腿:"这要是以后拆迁分房或者卖房子,不得闹出大麻烦?"其实《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规定,这种登记错误完全可以通过正规程序更正。法律规定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权申请更正登记,需要准备好身份证、权属来源证明等材料,到村委会和不动产登记中心走流程就行。碰到对方不配合的情况,还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确认权属。
去年我们村拆迁时,至少有十几户人家发现名字登记有问题。隔壁李婶家最典型,她家宅基地证上把"李淑芬"打成"李淑芳",结果领补偿款时被银行卡住。后来她带着这些材料跑了三趟就搞定了:
《民法典》第1062条,婚后购买的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卖房属于重大财产处分行为,原则上需要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才具有法律效力。但存在两种例外情况:1. 持有公证委托书,配偶可单独签字;2. 房产登记为单独所有且有充分证据证明个人财产。现实中多数情况需要双签,建议买卖双方都要做好法律风险防范。
最近接待了个咨询挺有意思:小王夫妻要卖房,但老婆在国外出差,中介说让小王自己签合同就行。结果买家听说后直接取消交易,说怕合同无效。这事儿闹得小王一头雾水,今天咱们就来唠唠夫妻卖房那些门道。
《民法典》规定,婚前取得的房产属于个人财产。但男方出钱装修构成法律上的"添附行为",装修款不会改变房屋产权归属。重点在于:房产登记在女方名下且贷款由女方偿还,则房屋属于女方个人财产;装修费用若未签订协议,离婚时无法主张返还。曾有案例显示,男方花费30万装修女方婚前房,离婚时法院仅支持了2万元折旧补偿。
小美婚前贷款买了套两居室,男友阿强主动出20万装修。三年后离婚时,阿强要求分割房产被拒,装修费只拿回3万残值。这种情况很常见,很多人踩了这些坑:
《民法典》第595条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房屋买卖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并办理过户登记,但法律并未强制要求房款必须通过银行转账支付。换句话说,买卖双方可以用现金、实物抵偿甚至债务抵消等方式完成交易。不过没有实际转账记录导致三大法律风险:一是付款举证困难,二是涉嫌偷逃税款,三是被认定为虚假交易。下面我们就来掰开揉碎讲讲这的门道。
老王去年把房子卖给亲戚,觉得转账麻烦直接收了50万现金,还写了张收条。结果过户后亲戚反悔要退房,硬说没给钱,收条被撕了复印件法院不认,老王差点赔了房子又折兵。这种情况在熟人交易中特别常见,很多人觉得"都是自己人不用见外",结果栽在人性考验上。
从法律角度看,情侣共同贷款买房属于典型的"非婚姻关系共有财产",处理时需要考虑《民法典》物权编和债权编的规定。房产证登记比例直接影响分割,若未明确约定则默认按出资比例分配。但最关键的是贷款责任——即使分手,银行仍会追究双方连带还款责任,建议通过协商转让、出售房产或签订补充协议来切割经济关系。
小美和小王恋爱时共同买了套房,首付各出30万和20万,贷款100万两人共同签字。分手后这套房成了烫手山芋。他们面临三个选择:
站在法律角度,只要符合《物权法》和《商业银行法》规定,买别人的老房子是允许办理按揭的。最新政策,房龄不超过30年且持有不动产权证的住宅,即便转手多次,只要产权清晰、无抵押纠纷,银行都必须受理贷款申请。但要超过20年的房子面临首付比例提高或贷款年限缩短的特殊要求。
想贷款买老房子,得先过银行这关。我表姐去年买的1998年建的学区房,跑遍5家银行才搞定贷款。得带齐
《民法典》第240条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但现实中如何证明"这个东西确实归我所有"?关键就在于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从财产来源到流转过程,每个环节都需要能拿出对应的证明材料。买房的要有购房合同+付款凭证+房产证,继承的要有遗嘱+公证书,连买个手机都要保留好发票。记住:法律只认证据不认人,你的财产故事再动听,没有证据支撑都是空谈。
上周老张找我咨询,说他借给亲戚20万没打借条,现在对方不认账。这种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基本败诉预定,可见证据留存多重要!今天就教大家几招实用的财产证明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