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在辅道被撞责任划分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条,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通过时应当停车让行。但在辅道这类特殊场景中,责任认定需要看三个关键要素:1.辅道是否允许行人通行 2.行人是否存在突然闯入行为 3.机动车是否尽到观察义务。上海有个典型案例,行人在禁止通行的辅道被撞,最终被判承担70%责任,司机因超速担30%责任。

行人在辅道被撞责任划分

辅道不是人行道!这些情况要特别

每天早晚高峰,总能看到上班族在辅道走捷径。殊不知很多辅道边沿都立着禁止行人通行的蓝底白字标牌。去年北京交警统计显示,辅道事故中62%的行人存在违规行为。最危险的是公交站附近,不少人为赶车直接横穿辅道,司机稍不就会撞上突然窜出的行人。

老王就吃过这个亏,他开网约车在辅道正常行驶,突然从绿化带冲出个低头玩手机的小伙。虽然交警认定行人主责,但老王还是赔了3万医药费。这告诉我们,哪怕行人有过错,司机也要承担不超过10%的人道赔偿。

5个灵魂拷问:这些情况到底谁负责?

Q1:行人闯红灯走辅道被撞,司机要赔吗?

这种情况就像闯红灯遇上超速,需要综合判断。郑州法院判决的典型案例中,行人夜间闯红灯横穿辅道,司机因未开车灯被判次责。关键看双方过错程度,行人违法≠司机免责。

Q2:司机完全没过错还要赔偿?

法律确实有无过错责任条款。最高法司法解释,机动车致人损害,即使无过错也应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就像买保险,这是法律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

Q3:辅道划了斑马线怎么算?

这种情况辅道就相当于人行横道延伸段。去年深圳就有判例,外卖小哥在辅道斑马线被撞,司机因未礼让被判全责。记住:斑马线所在即路权所在!

Q4:电动车在辅道撞行人怎么分责?

这里出现双重身份难题。电动车被认定为非机动车,参照行人规则;若是超标电动车,则按机动车处理。重点看碰撞位置和双方行为,建议安装行车记录仪保留证据。

Q5:对责任认定不服怎么办?

可以自收到认定书3日内申请复核。但要收集新证据,调取监控、寻找目击证人。去年杭州有个案件,就是靠便利店监控推翻原认定,改判行人主责。

救命三招:遇到事故这样处理

第一反应别私了!立即开启双闪,摆放三角牌,拨打122和120。用手机拍摄全景现场、刹车痕迹、车辆位置等关键证据。特别保留行车记录仪视频,很多设备会自动覆盖,要立即保存。

提醒各位司机朋友,经过辅道时养成三看习惯:看后视镜盲区、看两侧绿化带、看前方30米。而行人要牢记:宁绕百米远,不冒一步险。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别用血肉之躯和钢铁较劲。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