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变道未完成后车超车刮蹭

前车变道未完成后车超车刮蹭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变道车辆不得影响相关车道内行驶车辆的正常通行。前车在未完成变道时(车身未完全进入车道或未保持安全距离),后车因强行超车发生刮蹭,责任判定会偏向变道的前车。但要!后车存在加速别车、未保持安全距离等行为,也承担部分甚至全部责任,要看交警对现场痕迹、行车记录仪等证据的判定。

变道刮蹭背后的潜规则

开过车的都知道,变道时最怕遇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老王上个月就遇到这么个事:他打转向灯准备变道,后视镜里看着后车还有20米距离,结果刚转方向盘子,后车突然加速嗖地冲上来,两车后视镜直接来了个亲密接触。交警调了记录仪发现,老王变道时后车有明显加速行为,结果判了个五五开责任。

这种情况就像跳交谊舞——得讲究个你进我退。很多司机不知道,变道是否完成不是看方向盘打了多少,而是看四个轮子有没有完全进入目标车道。就像吃火锅涮毛肚,七上八下可不算熟,得完全沉下去才行。

这些场景最容易擦枪走火

1. 高速出口鬼探头:前车快到出口突然连续变道,后车在快车道来不及减速
2. 红绿灯前抢位大战:大家都在排队,前车突然想插队变道
3. 拥堵路段蛇形走位:前车频繁变道找空档,结果卡在车道中间
4. 夜间行车灯光陷阱:前车没打转向灯突然变道,后车视线不清

记得去年有个案例特别典型:前车在实线区域开始变道,后车觉得对方违规就硬怼上去。结果交警说虽然前车实线变道违法,但后车故意碰撞也要担责,保险都不赔!

老司机教你避险三招

第一招:变道前先望闻问切。后视镜看三次——内后视镜看整体车流,左/右后视镜看目标车道,扭头看盲区,整套动作要像检查牙缝一样仔细。

第二招:遇到前车骑线行驶,千万别当愣头青。这时候要像对待醉汉一样保持安全距离,要么减速让行,要么找准机会快速通过,别在危险区域多停留。

第三招:安装行车记录仪比买保险还重要!现在有些记录仪能记录方向盘转向角度,关键时刻能证明你是不是在正常行驶。上次有个哥们就是靠这个证据,把主责变成了次责。

常见问题答疑

前车变道一半被撞,后车说自己正常行驶怎么办?

这种情况关键看三点:前车是否提前打灯、变道是否必要、后车是否有避让条件。在高速上,前车为躲避障碍物紧急变道,后车就需要承担更多义务。建议保存好行车记录,报警时重点说明对方变道时的车速和位置。

后车说自己根本刹不住,这理由成立吗?

法律上有个合理反应时间概念。在限速60的路上,两车相距15米,按正常刹车距离是够的。但后车开到80,那刹不住就是自己的锅。交警会刹车痕迹计算实际车速,想蒙混过关可不容易。

双方都说对方全责怎么办?

这时候千万别私了!立即报警并要求调取监控。有个冷知识:很多城市的高清摄像头能拍到转向灯状态。去年深圳就有个案例,靠路口摄像头拍到的转向灯闪烁频率,成功还原了事故真相。

保险理赔要哪些坑?

重点看事故认定书上的责任比例描述。写前车未确保安全变道,那对方保险公司要赔大头。但写后车未保持安全距离,自己的车损险就要动用了。切记在交警出具认定前,别随便在保险公司文件上签字。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