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与电动车相撞责任如何划分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和《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电动车相撞事故责任划分遵循过错责任原则。简单来说就是:谁违反交通规则导致事故,谁就要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就按各自过错比例分担责任。交警会通过现场勘查、监控录像、证人证言等证据,结合交通法规作出责任认定。

电动车相撞的5种典型场景与责任划分

场景一:十字路口闯红灯撞车
小王骑电动车在红灯时强行左转,撞上正常直行的小李。这种情况小王要承担全部责任,不仅要赔偿对方修车费,造成人身伤害还要承担医疗费用。

场景二:夜间行驶不开车灯
老张晚上骑车没开车灯,与突然变道的小陈相撞。虽然小陈变道存在过错,但老张未开车灯要承担30%-50%责任。就像法官说的:安全装置不是装饰品,该用就得用!

场景三:并排骑行突然急刹
学生小刘和小赵并排骑车聊天,小刘突然急刹车导致追尾。这种情况小刘要承担主要责任,因为急刹属于危险驾驶行为,但小赵未保持安全距离也要担次责。

场景四:改装车超速引发事故
外卖员将电动车改装到60码时速,在非机动车道超速撞上正常行驶的车辆。不仅全责跑不了,还因非法改装面临500-1000元罚款,车子要被扣留。

电动车与电动车相撞责任如何划分

场景五:老人骑车突然变向
李大爷没打转向灯突然拐弯,后车避让不及发生碰撞。虽然老人是弱势群体,但新规,未提前示意变道方要承担主要责任。不过交警会建议年轻人适当让步。

4个常见问题答疑

问题1:双方都说对方违规怎么办?

这种情况最考验证据!要立即报警、保护现场,用手机拍下刹车痕迹、车辆位置、周边环境。有行车记录仪的要保存录像,找目击证人留联系方式。去年苏州有个案例,就是靠路边商铺监控还原本相,推翻了口供矛盾。

问题2:私下协商后对方反悔怎么办?

切记要签书面协议!建议使用交警提供的《交通事故自行协商协议书》,写明事故经过、责任划分、赔偿金额,双方签字按手印。去年杭州法院判例显示,口头协议成功率不足30%,书面协议法律效力更高。

问题3:电动车没上牌影响定责吗?

无牌车就像黑户!虽然不影响责任认定,但会被单独处罚。新国标,无牌车上路可处20-200元罚款,涉及非法改装,最高可罚1000元。更严重的是,保险公司拒赔。

问题4:赔偿金额谈不拢怎么办?

记住三步走:先找交警调解(成功率约60%),调解不成可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介入,向法院起诉。去年上海有个案例,2000元赔偿争议经过司法确认程序,7天就强制执行到位。

提醒大家,安全头盔能降低60%头部重伤风险,别嫌麻烦!遇到事故保持冷静,记住一报警二取证三协商的处理口诀。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规范骑行既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