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合同在原告所在地管辖的情形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和第三十五条的规定,买卖合同纠纷的管辖法院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双方约定明确的管辖法院(协议管辖);二是未约定时按法定管辖,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但实践中存在一种特殊情形——当原告所在地被认定为合同履行地时,原告可以直接在本地法院起诉。网购中约定收货地为合同履行地时,买家完全可以在自己家门口打官司。

为什么我的官司能在自己家门口打?

去年有个建材商老张就遇到这种情况。他把价值50万的钢材卖给外省客户,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着交货方式:买方自提,结果对方拖欠货款。老张原本以为得跑去外省起诉,没想到律师发现合同里有个关键条款——争议由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老张在本地法院立案,省了上万差旅费不说,判决下来后执行也方便很多。

买卖合同在原告所在地管辖的情形

这种情况在电商交易中更常见。你在淘宝买个手机出现质量问题,就算卖家在杭州,你也可以在收货地法院起诉。最高法早有司法解释明确:网络购物合同纠纷中,收货地可视为合同履行地。去年北京朝阳法院就审理过一起案件,消费者因买到翻新机,直接在朝阳法院起诉深圳商家并获得赔偿。

签合不这3点 小心丧失主场优势

第一,交货方式决定管辖权。是买方自提,合同履行地在卖方所在地;是送货上门,买方收货地就是合同履行地。去年江苏高院有个典型案例,买卖双方没约定交货方式,法院交易惯例认定采用送货方式,支持了买方在本地起诉。

第二,电子合同要重点看管辖条款。很多平台默认勾选平台所在地管辖,消费者忽略。建议签约时睁大眼睛,尽量协商改为原告所在地或收货地管辖。

第三,微信聊天记录能救命。山东某饲料买卖纠纷中,双方口头约定在买方所在地交货,虽然合同没写,但法官通过微信记录中的明天给你送到厂里等对话,认定了合同履行地,支持本地管辖。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合同没写管辖条款,怎么确定哪里起诉?

这种情况要分三步走:看合同履行地,能确定的就在履行地起诉;履行地不明确,动产买卖以交货地为准,不动产以不动产所在地为准;还可以在被告住所地起诉。最高法新出的司法解释强调,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也具有管辖权。

问题2:约定了卖方所在地管辖,买方还能在本地起诉吗?

原则上要遵守协议管辖。但有两种例外:一是格式条款未做明显提示(用小字印刷),可以主张条款无效;二是出现专属管辖情形,涉及不动产纠纷,必须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去年上海有个案子,虽然合同约定卖方管辖,但因涉及仓储租赁被法院裁定移送。

问题3:对方提出管辖权异议怎么办?

这是常见诉讼策略。建议做好三点:1.收集交货凭证、物流单等证明履行地的证据;2.准备双方往来函件中关于履行地的表述;3.是网络交易,保存好收货地址信息。河南某机械买卖纠纷中,买方通过快递签收单上的签章日期,成功驳回了对方的管辖权异议。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