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假合同承担什么责任

《民法典》第146条和《刑法》第224条,伪造合同面临三重法律责任: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和刑事追责。虚构房屋买卖合同骗贷,被判3年以上有期徒刑;企业用阴阳合同逃税,不仅要补缴税款还要缴纳5倍罚款。法律明确要求合同必须真实反映双方意愿,任何造假行为都会付出代价。

假合同背后的代价远超你想象

去年某装修公司老板张某为了申请贷款,找人做了份300万的虚假工程合同。结果贷款刚批下来,合作方就拿着合同原件找上门要钱。张某不仅被银行起诉诈骗,还要面对合作方的巨额索赔,房子车子全被拍卖,现在还蹲在监狱里。

像张某这样心存侥幸的人不在少数。有人为了帮朋友公司走账做假合同,有人为了获取购房资格伪造离婚协议,甚至还有情侣签假借款合同规避彩礼纠纷。这些看似聪明的操作,都成了扎进手里的刺。

做假合同最可怕的是引发连环反应。某企业用阴阳合同少缴税款,结果被供应商拿着金额更大的合同要求付款;某销售伪造客户签约合同冲业绩,月底客户突然要求按合同供货,公司直接损失上百万。这些案例告诉我们,假合同就像埋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引爆。

常见问题答疑

1. 做假合同一定会坐牢吗?

不一定但风险极大!涉案金额超过5000元就构成合同诈骗罪,要是涉及税务造假,逃税金额超10万就要负刑责。即便不坐牢,被列入失信名单后连高铁都坐不了。

做假合同承担什么责任

2. 帮领导做假合同会连带责任吗?

亲手签字盖章就要担责!某公司会计帮老板做假流水,被判2年缓刑。遇到这种情况要保留微信记录等证据,第一时间向监管部门举报。

3. 假合同过了5年就安全了?

法律追溯期最长20年!特别是涉及工程质量的造假合同,就算楼塌了都要追责。某开发商10年前伪造验收文件,去年楼盘外墙脱落伤人照样被抓。

4. 电子合同造假更容易?

现在区块链存证技术普及,伪造电子合同反而会留下更多痕迹。某网红用PS伪造品牌代言合同,对方调取签约系统日志后直接报警,3小时就被实锤。

(本文内容到此结束)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