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假合同承担什么责任
《民法典》第146条和《刑法》第224条,伪造合同面临三重法律责任: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和刑事追责。虚构房屋买卖合同骗贷,被判3年以上有期徒刑;企业用阴阳合同逃税,不仅要补缴税款还要缴纳5倍罚款。法律明确要求合同必须真实反映双方意愿,任何造假行为都会付出代价。
假合同背后的代价远超你想象
去年某装修公司老板张某为了申请贷款,找人做了份300万的虚假工程合同。结果贷款刚批下来,合作方就拿着合同原件找上门要钱。张某不仅被银行起诉诈骗,还要面对合作方的巨额索赔,房子车子全被拍卖,现在还蹲在监狱里。
像张某这样心存侥幸的人不在少数。有人为了帮朋友公司走账做假合同,有人为了获取购房资格伪造离婚协议,甚至还有情侣签假借款合同规避彩礼纠纷。这些看似聪明的操作,都成了扎进手里的刺。
做假合同最可怕的是引发连环反应。某企业用阴阳合同少缴税款,结果被供应商拿着金额更大的合同要求付款;某销售伪造客户签约合同冲业绩,月底客户突然要求按合同供货,公司直接损失上百万。这些案例告诉我们,假合同就像埋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引爆。
常见问题答疑
1. 做假合同一定会坐牢吗?
不一定但风险极大!涉案金额超过5000元就构成合同诈骗罪,要是涉及税务造假,逃税金额超10万就要负刑责。即便不坐牢,被列入失信名单后连高铁都坐不了。
2. 帮领导做假合同会连带责任吗?
亲手签字盖章就要担责!某公司会计帮老板做假流水,被判2年缓刑。遇到这种情况要保留微信记录等证据,第一时间向监管部门举报。
3. 假合同过了5年就安全了?
法律追溯期最长20年!特别是涉及工程质量的造假合同,就算楼塌了都要追责。某开发商10年前伪造验收文件,去年楼盘外墙脱落伤人照样被抓。
4. 电子合同造假更容易?
现在区块链存证技术普及,伪造电子合同反而会留下更多痕迹。某网红用PS伪造品牌代言合同,对方调取签约系统日志后直接报警,3小时就被实锤。
(本文内容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