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婆买房儿媳要给钱吗

很多年轻夫妻结婚后都会面临一个现实问题:公婆买房,儿媳需要出钱吗?从法律专业角度来说,答案非常明确——儿媳没有法定义务为公婆的购房行为承担费用。《民法典》相关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但儿媳与公婆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法律赡养关系。除非儿媳与公婆签署了书面借款协议或赠与合同,否则任何一方都不能强制要求对方出资。给不给钱纯属情分,不是本分

传统观念遇上现代家庭:钱该不该给?

虽然法律上不强制,但现实中这个问题常常引发家庭矛盾。老一辈觉得“一家人就该互相帮衬”,甚至认为儿媳出钱是“表忠心的机会”。而年轻人则更注重小家庭的独立性,尤其是女性开始强调经济自主权。小红结婚后,公婆想换大房子要求她出20万,她直接反问:“这房子写我名字吗?”结果婆婆当场黑脸,这事闹得差点离婚

公婆买房儿媳要给钱吗

聪明儿媳的应对指南

遇到这种情况千万别硬刚,试试这三招:
1. 装穷卖惨法:“妈,我们刚买了车还在还贷,现在真拿不出钱。”
2. 转移矛盾法:“这事我得和您儿子商量,家里钱都是他在管。”
3. 画饼拖延法:“等明年奖金发了肯定支持!”
确实想帮忙,一定要签书面协议,明确是借款还是投资。曾有案例,儿媳出了30万装修款,离婚时一毛钱都要不回来,就因为没留证据。

常见问题解答

1. 公婆说房子将来是我们的,现在该不该出钱?

千万别信口头承诺!见过太多老人临终前把房子留给儿子的案例。真要出钱就让公婆立遗嘱公证,或者直接在房产证上加名。记住:法律只认白纸黑字,不认“将来都是你的”这种空话。

2. 老公逼我出钱怎么办?

这种情况要守住底线:
- 是婚前财产,坚决不动
- 婚后存款最多出50%
- 必须保留转账记录
必要时可以把《民法典》第1063条甩出来:“夫妻一方个人财产不因婚姻关系转化为共同财产”。实在不行就学网友妙招——把钱转给亲妈再让亲妈“借”给婆家。

3. 已经出钱了怎么保障权益?

赶紧补签协议!哪怕写个简单的借条也比没有强。婆家不肯签,就保留微信聊天记录、录音等证据。有个聪明儿媳每次转账都备注“借款”,后来打官司全靠这些记录翻盘。

4. 不出钱会被说不孝顺吗?

道德绑架是传统艺能了!建议反将一军:“妈,我们年轻人压力大,您要是能支援我们买房就更好了。”或者走温情路线:“钱虽然给不了,但以后肯定好好照顾您。”记住,孝顺≠给钱,平时多关心比掏空钱包更实在。

5. 老公偷偷给钱算共同财产吗?

是大额支出且未经你同意,可以主张追回!法律明确规定,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处理权。有个案例妻子发现丈夫转给婆婆50万,起诉后法院判决返还25万。所以发现这种情况别忍,该维权就维权。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