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房产可以约定分割吗

共有房产可以约定分割吗

《民法典》第三百零四条规定:"共有人可以协商确定分割方式。达不成协议且共有物难以分割的,应当对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取得的价款予以分割。"法律明确赋予了共有人通过自主协商约定分割的权利。只要所有共有人达成一致意见,无论是按份共有还是共同共有,都可以通过签订书面协议的方式对房产进行分割。但要的是,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涉及违法建筑的部分不能作为分割依据。

一、房产分割的三种常见姿势

老王和三个兄弟共同继承了一套价值400万的房子,他们可以选择这样操作:

第一种:直接分房子 - 房子是四间独立商铺,刚好每人拿一间,这就是最省事的物理分割。不过现实中多数商品房难以做到,毕竟不能把客厅卧室拆开分。

第二种:拿钱走人 - 老三想变现创业,其他兄弟凑钱给他相当于100万的份额,房子就归剩下的三人所有。这种方式要市场价评估,避免有人吃亏。

第三种:卖掉分钱 - 四兄弟把房子挂中介卖了420万,扣除税费后每人到手约100万。这种方式看似公平,但常因卖房时机、价格产生矛盾。

二、手把手教你写分割协议

去年处理过一起典型案例:张女士兄妹三人继承的学区房,签协议时漏写税费承担条款,后来过户时多出8万税费差点闹上法庭。所以协议必须包含六大要素:

1. 各共有人基本信息(身份证号必填)
2. 房产的"身份证"(产权证号、地址)
3. 分割方案(哪部分归谁/折价金额)
4. 过户时间节点(建议精确到日)
5. 费用承担方式(税费、中介费分摊)
6. 违约责任(建议约定日千分之三违约金)

特别提醒:最好去做个公证,虽然要多花几千块,但能防止有人事后反悔。就像上周有个客户,哥哥签完协议后声称自己当时喝醉了不认账,好在协议经过公证才顺利解决。

三、这些坑千万别踩

坑一:口头约定 - 李大爷和侄子说好各住一层,结果侄子结婚后独占房子,没书面协议法院都难认定。

坑二:忽略隐形共有人 - 夫妻婚后继承的房产,虽然登记在一方名下,但配偶拥有隐性权利,分割前必须确认所有权利人。

坑三:房贷未清就分割 - 王小姐的案例最有警示性:房子还有80万贷款就急着分割,结果银行要求提前还贷,差点导致资金链断裂。

四、常见问题快问快答

问题1: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分割有啥区别?

按份共有可以直接按比例分割,你占70%产权就有绝对话语权。而共同共有需要全体同意,就像离婚分房必须夫妻都点头才能卖。

问题2:父母留下的房子必须平分吗?

不一定!去年有个案例三兄妹协商后,照顾残疾大哥多分了15%份额,只要签好协议法律就认可。但法定继承默认平分,想调整份额必须书面约定。

问题3:房贷没还完能分割吗?

可以但很麻烦!需要先和银行沟通,有两种处理方式:要么由取得产权的一方承接贷款(需银行同意),要么先还清贷款再分割。建议在协议中明确月供分摊责任。

问题4:签了协议对方反悔怎么办?

经过公证的协议可直接申请强制执行,没公证的只能起诉。提醒大家协议里记得加上违约条款,每逾期一天赔偿总房款0.1%,这招比道德约束管用得多。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