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后怎么和原告协商
《民事诉讼法》第230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规定》,即便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双方仍可通过执行和解达成新协议。被告应主动联系执行法官表明协商意向,同步准备书面和解方案,重点围绕履行方式、期限调整、担保措施等核心条款展开谈判。法律允许双方在执行阶段达成和解协议,但必须:新协议经法院确认后将取代原判决,债务人若再次违约将面临更严厉的强制执行。
败诉后想和解?这5招让你掌握主动权
去年处理过一起典型案件:某公司因拖欠货款被强制执行,账户冻结后老板连夜找我咨询。我们用了72小时完成三步走:先通过执行法官传达和解意愿,出具分期还款计划书,用股东房产做担保。最终不仅解除账户冻结,还争取到6个月缓冲期。
实操中建议把握三个关键时机:收到《执行通知书》7日内、财产查封公示前、拍卖启动前。曾有位客户在房产评估阶段达成和解,省下15万拍卖佣金。记住要带着方案谈判,:王总,我们保证月底先付30万,剩余分3期,用新车做抵押,您看行吗?这种提议更容易获得认同。
执行阶段协商必知的3个潜规则
第一,法院更倾向促成和解。数据显示,约38%的执行案件最终以和解结案,法官考核指标中包含和解率。第二,协商时不妨打感情牌+利益牌,某案件中我们出示了被告母亲的病历,最终感动原告减免了违约金。第三,文书措辞有讲究,要把延期支付写成加速履行计划,把减少金额表述为诚意补偿方案。
常见问题解答
Q1:执行阶段协商需要请律师吗?
建议委托专业律师介入。我们去年处理的案件中,有律师参与的和解成功率提高67%。律师既能把握法律风险,又能充当缓冲带。涉及房产处置时,律师可以用以租抵债等创新方案打破僵局。
Q2:对方拒绝协商怎么办?
可尝试三管齐下:通过执行法官施压、提供额外担保、引入第三方调解。曾有位被执行人在我们建议下,主动将孩子国际学校的缴费单据提交法院,最终打动申请人重启谈判。
Q3:达成和解后对方不履行怎么办?
切记在和解协议中约定惩罚条款,任何一期逾期则全案恢复执行。去年某案件因约定了日千分之二的逾期违约金,促使债务人准时还款。可要求对和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使其具备强制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