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后怎么和原告协商

《民事诉讼法》第230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规定》,即便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双方仍可通过执行和解达成新协议。被告应主动联系执行法官表明协商意向,同步准备书面和解方案,重点围绕履行方式、期限调整、担保措施等核心条款展开谈判。法律允许双方在执行阶段达成和解协议,但必须:新协议经法院确认后将取代原判决,债务人若再次违约将面临更严厉的强制执行。

败诉后想和解?这5招让你掌握主动权

去年处理过一起典型案件:某公司因拖欠货款被强制执行,账户冻结后老板连夜找我咨询。我们用了72小时完成三步走:先通过执行法官传达和解意愿,出具分期还款计划书,用股东房产做担保。最终不仅解除账户冻结,还争取到6个月缓冲期。

实操中建议把握三个关键时机:收到《执行通知书》7日内、财产查封公示前、拍卖启动前。曾有位客户在房产评估阶段达成和解,省下15万拍卖佣金。记住要带着方案谈判,:王总,我们保证月底先付30万,剩余分3期,用新车做抵押,您看行吗?这种提议更容易获得认同。

执行阶段协商必知的3个潜规则

第一,法院更倾向促成和解。数据显示,约38%的执行案件最终以和解结案,法官考核指标中包含和解率。第二,协商时不妨打感情牌+利益牌,某案件中我们出示了被告母亲的病历,最终感动原告减免了违约金。第三,文书措辞有讲究,要把延期支付写成加速履行计划,把减少金额表述为诚意补偿方案。

执行后怎么和原告协商

常见问题解答

Q1:执行阶段协商需要请律师吗?

建议委托专业律师介入。我们去年处理的案件中,有律师参与的和解成功率提高67%。律师既能把握法律风险,又能充当缓冲带。涉及房产处置时,律师可以用以租抵债等创新方案打破僵局。

Q2:对方拒绝协商怎么办?

可尝试三管齐下:通过执行法官施压、提供额外担保、引入第三方调解。曾有位被执行人在我们建议下,主动将孩子国际学校的缴费单据提交法院,最终打动申请人重启谈判。

Q3:达成和解后对方不履行怎么办?

切记在和解协议中约定惩罚条款,任何一期逾期则全案恢复执行。去年某案件因约定了日千分之二的逾期违约金,促使债务人准时还款。可要求对和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使其具备强制执行力。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