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诉讼时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要说清楚关于诉讼时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咱们得先抓住法律条文的核心。《民法典》规定,普通诉讼时效是3年,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最长权利保护期不超过20年。这几个关键点:第一,诉讼时效届满后权利本身不消灭,只是对方获得抗辩权;第二,法院不得主动适用时效规定;第三,超过20年法院直接驳回。这些都是考试和实务中的必考题,搞错任何一点都吃大亏。
借出去的钱还能要回来吗?诉讼时效的实战指南
去年老张借给朋友20万,说好半年还,结果到现在电话都不接了。这种情况太常见了!重点来了:从约定还款日第二天开始算3年时效。但要是老张中间催过债,哪怕只是发个微信什么时候还钱,时效就从催债那天重新算3年。这就是为什么聪明人催债都会留证据——微信聊天记录、快递催款函、甚至电话录音,关键时刻能救命!
交通事故赔偿也有保质期?这些坑千万别踩
去年李姐被电动车撞了,当时觉得没大碍就没索赔。今年查出腰椎间盘突出是事故造成的,还能索赔吗?这里有个重要知识点: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损害之日起算。也就是说,从确诊伤病与事故有关的那天开始算3年,但最长不超过事故发生后20年。不过建议尽早处理,时间拖得越久证据越难收集。
教你玩转时效中断:让法律站在你这边
有个绝招叫时效中断,就像游戏里的复活甲。只要你在3年内做过这些事:1、发书面催款通知 2、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3、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哪怕后来撤诉)4、对方书面同意履行。每做一次,3年倒计时就重新开始!有个案例特别经典:老王通过每年春节发拜年短信顺便催款,硬是把10年前的借款都要回来了,就是靠不断中断时效。
常见问题答疑
问题1:诉讼时效可以自己约定吗?
千万别自己瞎改!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是强制性规定,私下约定延长或缩短都无效。借条里写本借款永久有效或者须在1年内起诉,这些条款打了官司也没用,还是按3年算。
问题2:过了时效就只能认栽吗?
还有三招:1、找对方签还款计划书 2、引导对方在微信里承认欠款 3、通过中间人调解获取新证据。只要对方重新确认债务,时效就重新计算,这招在生意往来中特别好用。
问题3:不同案件时效都一样吗?
特别这些特殊时效: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适用4年时效,人寿保险理赔金请求适用5年时效,产品质量问题造成人身伤害的赔偿请求也是3年但最长从交付商品起10年。记不住没关系,遇到问题一定要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