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情形不属于诉讼时效中断的是
《民法典》第195条规定,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包括: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等。但实践中很多人容易混淆,以下5种常见情形明确不属于诉讼时效中断:①单纯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②未经书面确认的私下催收;③单方制作未送达的催告函;④向非债务人主张权利;⑤起诉后又撤诉的情形(最高法解释)。这些行为因缺乏法定中断要件,不能产生重新计算3年的法律效果。
这些坑千万别踩!这些操作不救命
老张借给朋友20万,眼看就要满3年了,赶紧做了三件事:在自家日历上标注催债、给朋友发了个表情包、让亲戚帮忙传话。结果诉讼时效照样过期!这三个操作就踩中了非正式催收、无证据留存、第三方转达三大雷区。
更扎心的是,有人以为只要去法院就是安全的。李女士去年3月起诉后,4月因证据不足撤诉,结果诉讼时效还是从原借款日期计算,根本不算中断!这就是吃了不懂撤诉不算数的亏。
教你五招保住诉讼时效
1. 催收要用组合拳:发EMS特快专递(备注文件名称)、微信文字催收(别用语音)、现场录像催收三管齐下
2. 每半年催一次:在手机设置还款提醒闹钟,到期前15天启动催收程序
3. 抓住对方松口时刻:只要对方说出再缓两个月,马上录音或签书面协议
4. 巧用支付令:相比诉讼程序更快捷,同样能中断时效
5. 公证送达:对于失联的债务人,可通过公证处送达催收函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打电话催债能中断时效吗?
单纯打电话不能!必须有录音且对方承认债务才行。建议通话后补发书面催收函,写明某年某月电话沟通的内容。
问题二:自然灾害导致无法讨债怎么办?
《民法典》194条,不可抗力只能引起时效中止(暂停计算),且必须在6个月内发生。诉讼时效剩8个月时发洪水,不能中止;剩4个月时受灾,可补6个月。
问题三:在社交媒体@对方催收有效吗?
风险极大!被认定为未有效送达。杭州某法院判决明确:朋友圈催债不构成有效催收。必须通过实名制渠道且能确认对方收悉。
问题四:找债务人父母催收算中断吗?
不算!除非能证明父母是担保人或财产共有人。曾有案例显示,债权人连续3年找债务人父亲催款,法院仍认定超过诉讼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