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诉讼时效怎么算?超期后如何补救?

合同诉讼时效怎么算?超期后如何补救?

合同纠纷诉讼时效通常为三年,自知道权利受损起算;超期后可通过协商确认、书面还款承诺、部分履行、仲裁协议等方式补救。

老张去年把房子租给小李,合同写明租金季度付,结果小李拖欠半年房租。老张打电话催款时,小李总说"下周就转",结果拖到第三年还没给。老张准备起诉时才发现诉讼时效可能过期,急得直拍大腿——这就是典型的合同纠纷时效认知盲区。

一、诉讼时效怎么算?这些细节决定成败

3年大原则听着简单,实操中却有五个关键点:

1. 起算时间不是签合同时,而是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比如2023年1月签的供货合同约定3月付款,对方逾期后,时效从2023年4月1日起算。

2. 分期履行合同每期单独计算。房贷逾期10期?最后一期到期日才开始算3年。

3. 有约定履行期限的,期限届满次日开始算。没约定期限的,可以随时主张,但主张后对方未履行才开始算时效。

4. 时效可能中止/中断:疫情封控导致无法起诉(中止),催款短信让对方确认债务(中断),时效都会重新计算。

5. 最长保护期20年,自权利受损之日起算。比如工程款纠纷,即使10年后才发现质量问题,只要在20年内仍可起诉。

二、超时效≠彻底凉凉 四大补救妙招

发现过了3年别慌,这些方法能让"死局"复活:

第一招:对账确认——约对方喝个茶,在聊天中引导对方承认欠款,悄悄录音。某建材商就用这招,让客户说出"那批货款确实还没结",成功续命时效。

第二招:书面承诺——让对方签还款计划书,哪怕只写"同意于2024年底前付清",时效就从新约定时间重新计算。

第三招:部分履行——哪怕收到1块钱,都算债务承认。某房东收租客500元"诚意金",法院认定构成时效中断。

第四招:仲裁协议——超时效后签订仲裁协议,视为放弃时效抗辩权。但注意必须是书面明确约定仲裁事项。

三、特殊合同要特别注意

•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4年时效(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 保险合同索赔:寿险5年/其他险2年
• 撤销权:知道撤销事由起1年内
• 继续履行请求权:不受时效限制

FAQ:合同诉讼时效热点问答

问题1:合同纠纷超过三年还能起诉吗?
能!法院仍会受理,但对方提出时效抗辩就会败诉。好比带着过期彩票去兑奖,彩票站可以拒绝支付。

问题2:微信聊天说"会还钱"算不算中断时效?
关键看内容。如果对方明确承认债务,比如回复"那8万确实没还",就算时效中断。模糊的"尽快处理"则可能不被认可。

问题3:对方自愿还款后能反悔要回吗?
不能!超过时效后自愿履行的,不得以不知时效为由要求返还。就像把过期商品买回家,商家可以不退换。

问题4:公司换法人影响时效吗?
不影响!新法人要继承债务。但要注意,若公司注销且未清算,可能直接追究股东责任。

问题5:时效最后一天是节假日怎么办?
顺延至节后第一个工作日。但建议提前3天起诉,某案例中当事人卡点网上立案,因系统拥堵导致提交失败。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