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衅滋事罪立案标准。请问寻衅滋事罪立案标准

寻衅滋事罪立案标准。请问寻衅滋事罪立案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3条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寻衅滋事罪的立案需满足以下任一情形:1. 随意殴打他人致1人以上轻伤或2人以上轻微伤;2. 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严重影响他人正常工作、生活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3. 强拿硬要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价值2000元以上;4. 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若行为人存在多次实施、持凶器作案、针对弱势群体等情节,即使未完全达到上述标准,司法机关仍综合认定其社会危害性予以立案。

寻衅滋事罪背后:你不知道的三大核心问题

一、"耍横"也构成犯罪?
很多人以为只有动手打架才算犯罪,实则言语暴力同样危险。在抖音评论区辱骂他人引发大规模网暴,或半夜打电话恐吓邻居,都因"造成他人精神严重受损"被立案。曾有案例显示,一名男子因连续30天深夜向邻居家门口泼油漆并留言威胁,最终以寻衅滋事罪被判刑。

二、2000元财物标准的隐藏含义
法律规定的"2000元"并非绝对门槛。若行为人强占他人手机(价值1800元)后故意摔毁,除手机损失外,还叠加计算造成的误工费、维修费等衍生损失。更关键的是,即便财物价值不足,但行为带有明显的侮辱性质(如强行索要女性内衣),司法机关会着重考量行为的主观恶性。

三、网络空间的罪与非罪边界
浙江某网红编造"火锅店吃出老鼠"谣言,导致店铺倒闭的案件引发热议。在网络空间恶意编造转发不实信息,点击量超5000次或转发量超500次即构成犯罪。这种新型犯罪形态的立案,需要综合视频传播量、账号粉丝基数、造成的实际经济损失等多维度证据。

关于寻衅滋事罪立案的5个灵魂拷问

问题1:和朋友开玩笑打闹会被立案吗?
关键看是否"破坏社会秩序"。若是熟人间的善意玩笑且有分寸(如婚礼上的适度闹婚),不构成犯罪。但若在公共场所过度恶搞导致他人受伤或引发骚乱,在地铁上强行脱朋友裤子引发围观,就触犯法律。

问题2:被挑衅后还手算互殴还是正当防卫?
司法实践中存在"黄金24小时"原则:若对方停止侵害后继续追击,被认定为寻衅滋事。小张被推搡后立即反击属正当防卫,但若对方已逃跑仍追打三条街,性质就转变为故意伤害或寻衅滋事。

问题3:网络骂战到什么程度会立案?
需满足"公然侮辱"+"情节恶劣"两个要件。包括:使用AI换脸技术制作侮辱视频、连续3天以上在20个以上社群重复辱骂、导致被害人抑郁就诊或有自杀倾向等。单纯的互怼(如"你是猪")不会被立案。

问题4:商家恶意差评是否构成犯罪?
若存在"编造虚假事实"+"要挟索财"行为构成。某职业差评师要求店家支付5000元才删除差评,或虚构"食物中毒"经历导致店铺营业额下降超5万元,都达到立案标准。

问题5:精神病人闹事会被追究吗?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需担责,且近年出现"先治病后收监"的新型处理模式。北京某案例中,一躁狂症患者在清醒期多次砸毁商铺玻璃,经司法鉴定后仍被追究刑事责任。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