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卖闲置物品诈骗罪怎么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在转卖闲置物品过程中,若存在故意售卖假冒伪劣商品、虚构商品信息、收款后不发货等情形,涉案金额达到3000元以上(各地立案标准存在差异),即被认定为诈骗罪。
司法个人涉案金额3千至3万元属于"数额较大",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3万至50万元属于"数额巨大",可处3-10年有期徒刑;超过50万元则面临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二手交易背后的法律红线
去年杭州法院判决的"闲鱼显卡诈骗案"就是典型案例。被告人王某将网吧淘汰的故障显卡翻新后,谎称"女生自用99新"转卖,3个月内获利8.7万元。法院最终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8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
很多卖家存在三个认知误区:
1. 认为二手平台交易不受法律约束
2. 把商品瑕疵说成"非专业描述失误"
3. 觉得小额诈骗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司法机关对二手交易诈骗的打击呈现"零容忍"态势。上海警方破获的"转转奢侈品包诈骗案"中,涉案金额仅1.2万元的嫌疑人同样被批准逮捕。
常见问题解答
Q1:个人转卖假货一定会构成诈骗罪吗?
不一定,关键看主观故意。确实不知是假货,属于民事纠纷;但若明知是假货仍虚构正品信息售卖,则涉嫌诈骗。将莆田鞋说成"专柜正品",就构成刑事犯罪。
Q2:金额不足3000元就不会被判刑?
这是个危险误区。虽然3000元是多数地区的刑事立案标准,但若存在多次作案、集团作案等情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累计金额达标或符合"其他严重情节"的仍会被追责。
Q3:主动退赔能免除刑罚吗?
刑法第67条,自首+全额退赃可获从轻处罚,但不等于免罪。如深圳判决的相机诈骗案,被告人退赔全部2.8万元后仍被判处拘役5个月,缓刑6个月。
Q4:二手平台交易更容易被定罪?
确实存在举证优势。平台聊天记录、交易流水、物流信息等电子证据保存完整,司法机关可通过调取完整证据链直接认定犯罪事实。建议交易时做好开箱视频、物品细节拍照等证据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