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确定自己是否达到了职务侵占的数额巨大标准?

我如何确定自己是否达到了职务侵占的数额巨大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1条及相关司法解释,职务侵占罪的量刑标准分为三个档次:数额较大(3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数额巨大(100万元以上不满1500万元)、数额特别巨大(1500万元以上)。但数额标准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江浙沪地区将“数额巨大”的起点调整为50万元,而中西部地区维持100万元标准。判断是否达到“数额巨大”需结合以下三点:
1. 涉案金额的累计计算(包括直接侵占及变相获利)
2. 案发地的省级司法机关规定
3. 是否包含利息、孳息等衍生收益

职务侵占金额的认定核心逻辑

小王是某公司采购经理,通过虚报价格每月侵占2万元,连续操作25个月后被发现。这种情况下:
• 累计金额=2万×25=50万元
• 若在浙江省(新规中“数额巨大”标准为50万元),则已达到量刑升档条件
• 但若在甘肃省(仍采用100万元标准),则属于“数额较大”范围

特别要的是,司法实践中存在“穿透式认定”原则。将侵占的货物按案发时市场价折算,而非进货价。若侵占的某批芯片当时价值80万元,到案发时因芯片短缺市值涨至120万元,则按120万元认定。

这些特殊情形让你意外“达标”

案例1:李经理将公司设备借给亲戚使用2年,虽未变卖但产生折旧损失20万元,节省了亲戚本应支付的租赁费30万元,司法机关将50万元合并计算。
案例2:张会计通过修改财务系统参数,每月将0.5万元差额转入个人账户,3年后累计18万元看似未达标准,但若期间产生理财收益5万元,总额将变成23万元,在部分省份被认定为“数额较大”。

常见问题解答

1. 分多次小额侵占会被累计计算吗?

会的!最高法指导案例,两年内实施三次以上职务侵占行为,即使单次未达立案标准,累计金额超过3万元即可刑事立案。每月侵占8000元,连续4个月即构成犯罪。

2. 退还财物能否降低数额认定?

退还行为只影响量刑幅度,不改变既遂金额认定。1月侵占100万元,3月退还80万元,立案时仍按100万元认定,但退还部分可作为从轻处罚情节。

3. 用侵占款项投资亏损了怎么算?

这属于典型的“肉包子打狗”式悲剧。法律仍按初始侵占金额认定,亏损部分不影响定性。挪用50万元炒股亏损至30万元,依然按50万元基准量刑。

4. 共同犯罪中的金额如何计算?

会出现“水涨船高”效应。若三人合谋侵占180万元,主犯按全额认定,从犯分工认定金额。但若一人实际分得60万元,该部分被单独评价。

5. 侵占股权如何折算金额?

这是最复杂的认定类型。按侵占时的股权实际价值计算,而非注册资本或面值。如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侵占10%股权(对应实缴200万元),但公司估值已达1亿元,则按1000万元认定犯罪金额。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