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恶意网签后果
从法律角度看,中介恶意网签属于典型的违法行为,涉及民事侵权、合同欺诈甚至刑事责任。《民法典》第154条,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无效;《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25条也明确规定中介不得隐瞒或虚构交易信息。若中介未经房主或租客同意,擅自通过网签系统锁定房源、伪造交易流程,轻则需赔偿损失,重则触犯《刑法》中的合同诈骗罪(第224条)或伪造证件罪(第280条)。
中介恶意网签的五大后果
1. 房源被冻结,买卖双方受牵连
我们服务的准则是守信
《委托代理协议》中双方确认的方式、数额收取费用,不再产生其他收费!
遵守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
接受省市两级司法局、省市两级律师协会对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进行监督。
拿着刚签字的协议后悔得直拍大腿?先别急着哭!《民法典》第147-151条,签好的协议确实有撤销机会。但必须符合重大误解、显失公平、被欺诈或胁迫等法定情形,且要在知道撤销事由1年内向法院起诉。举个栗子:老王花30万买了台全新二手车,结果发现是重大事故车,这属于欺诈,老王就能申请撤销购车协议。
上周刚处理个案子:00后小美被忽悠签了5年直播合约,违约金500万。我们抓住签约时未满18岁且监护人未追认这点,成功撤销协议。记住这5种救命情形:
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判决书是法院针对租赁双方争议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其核心依据是《民法典》第七百零三条至七百三十四条关于租赁合同的规定。当房东与租客因租金支付、房屋维修、合同解除等问题产生纠纷时,判决书会通过审查合同条款、履约证据和法律规定,明确各方权利义务。法院会重点核查是否构成根本违约、是否存在法定解除事由,最终以书面形式固定裁判结果,成为后续强制执行的依据。
去年处理的真实案例中,租客小王因房东老张拒绝退还2万元押金闹上法庭。判决书详细记载了双方微信沟通记录、房屋交接视频等关键证据,最终认定老张以墙面污损为由扣留押金证据不足,必须全额返还。这份28页的判决书就像故事书般还原了事件全貌:从签约时含糊的保持房屋原样条款,到退房时双方对原样的不同理解,法官最终依据《民法典》第七百一十条,认定日常使用损耗不应由租客担责。
很多人打官司前都会纠结一个问题:赢了官司,对方会赔我的律师费吗?答案要让您失望了——《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29条,律师费原则上由委托方自行承担,法院不会直接判决败诉方支付对方律师费。但别急着关掉页面!法律还藏着5种特殊情形,可以让对方帮你报销律师费,下面就用大白话给您说清楚!
1. 白纸黑字写进合同:就像网购时约定的运费险,在借款合同/租赁合同里写明违约方承担律师费,法院大概率会支持。去年有个装修纠纷案,业主和装修公司合同里明确约定了律师费条款,法院判装修公司赔了3.8万律师费。
当合同里没写清楚出事了该去哪家法院打官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懵的。其实这事儿《民事诉讼法》早就给安排明白了——第24条,合同纠纷可以直接去被告住所地法院,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起诉。简单来说就是被告在哪儿就告哪儿或者合同在哪儿履行就告哪儿,但这潭水可比想象中深得多。
去年我们团队接了个建材买卖纠纷,合同里半个字没提管辖法院。供货方在河北,收货方在北京,货物在天津港交接。我们抓住合同履行地这个关键点,愣是把案子立在了对当事人最有利的天津。这里有个冷知识:买卖合同的履行地可不只是交货地点,司法解释,争议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才是正主。
最近收到好多朋友咨询:签合候看到概不退款一经售出不予退换的条款,这种霸王条款到底有没有法律效力?作为执业律师,可以明确告诉大家——这类条款不能一刀切判定是否合法,关键要看情形!《民法典》第497条,格式条款存在免除自身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情形,就会被认定无效。举个栗子,培训机构收完学费就跑路还不给退钱,这种条款铁定违法。
1. 健身房办卡陷阱:小王花5888元办了三年健身卡,结果开卡第二天健身房停业装修三个月。想退卡时,商家指着合同里的会员卡激活后概不退款耍赖。这种情况完全可以要求退钱,因为商家违约在先。
《劳动合同法》第22条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并约定服务期的,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时需支付违约金。这里的违约金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总额,且需按未履行服务期所占比例计算。公司为员工支付了3万元培训费并约定3年服务期,员工工作1年后离职,则最多需赔偿2万元(3万÷3年×剩余2年)。这一法律规定既保障了企业的合理投入,也防止了天价违约金损害劳动者权益。
最近接到个咨询:小王入职某科技公司时参加了价值5万的AI技术培训,合同约定服务期5年。工作2年后他收到更好的offer想跳槽,公司却要他赔10万违约金。这种情况明显违法!法律规定,违约金必须与培训费用直接挂钩,且只能按未履行期限比例计算。小王实际只需赔偿5万÷5年×3年=3万元,公司多要的7万属于违法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