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符合什么条件可以报警
《刑法》第224条,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对方财物且数额较大的行为。只要满足以下三个核心条件,当事人即可报警:
1. 存在欺诈故意:对方从一开始就打算骗取财物,伪造身份、虚构项目;
2. 实施了欺骗行为:如伪造合同文件、虚假承诺履约能力;
3. 造成财产损失:受害人实际支付了钱款或货物且金额达到立案标准(一般个人被骗3千元以上即可立案)。
我们服务的准则是守信
《委托代理协议》中双方确认的方式、数额收取费用,不再产生其他收费!
遵守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
接受省市两级司法局、省市两级律师协会对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进行监督。
《刑法》第224条,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对方财物且数额较大的行为。只要满足以下三个核心条件,当事人即可报警:
1. 存在欺诈故意:对方从一开始就打算骗取财物,伪造身份、虚构项目;
2. 实施了欺骗行为:如伪造合同文件、虚假承诺履约能力;
3. 造成财产损失:受害人实际支付了钱款或货物且金额达到立案标准(一般个人被骗3千元以上即可立案)。
《民法典》第577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3条,开发商承诺退款却不履行已构成违约。哪怕没签书面协议,微信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证据也能证明口头承诺的法律效力。购房者有权要求继续履行或赔偿损失,超过约定期限的还可主张违约金,最高可达已付房款的30%!
开发商常用的拖字诀简直花样百出:财务审批要走流程、集团总部在审计、银行系统升级...这些统统都是借口!去年杭州张女士就遇到开发商说退款要等3个月,结果半年过去还在踢皮球。建议直接带着购房合同到住建部门投诉,现在各地都有预售资金监管账户,开发商根本没法挪用你的钱。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和《民事诉讼法》规定,借贷纠纷属于财产案件,诉讼费用=案件受理费+申请费+其他诉讼费用。案件受理费按照诉讼请求金额分段累计:1万以下50元;1-10万部分2.5%;10-20万部分2%;超过1000万部分0.5%。10万元借款纠纷的受理费为50+(100000-10000)*2.5%=2300元。特别提醒:部分地区试点小额诉讼程序,5万元以下案件受理费仅需10元。
老张去年借给朋友20万要不回来,想起诉又怕费用太高。其实法院收费比想象中透明:20万标的案件受理费4300元,申请财产保全还要交保全费1520元。但实际花费更多:律师费(约5%-15%)、差旅费、对方玩失踪还要付600元公告费。有个省钱诀窍:5万元以下的借贷纠纷走小额诉讼程序,不仅受理费10元,还能一审终审。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依法成立的协议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一方反悔拒绝履行,守约方可以直接拿着白纸黑字的协议到法院起诉,要求对方承担继续履行、赔偿损失等责任。但要!协议本身存在欺诈、显失公平等情况,反悔方也主张撤销合同,这种情况需要专业律师介入才能判断。
第一步:翻出协议找重点
赶紧把协议从头到尾看三遍!重点关注违约条款、解除条款和签字盖章页。有个客户之前签的合作协议里藏着违约方需支付总金额30%赔偿金的条款,让对方赔了20多万。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实行原告就被告原则,被告住所地法院是第一管辖法院。但就像导航软件偶尔会绕路一样,法律也规定了十几种被告住所地管不着的特殊情形。这些规定就像给法院划定了势力范围,防止出现山高皇帝远的管辖乱象。
法律专门为某些案件划定了专属座位,这时候被告住所地法院就得乖乖让位。张三在杭州起诉离婚,但夫妻俩共同住在上海,这时候就得去上海法院。再房产纠纷,就像去年深圳那个千万豪宅确权案,必须由房屋所在地的福田区法院审理。
在法律实务中,合同上代表人签字是否要担责,关键在于三个字:权限范围。《民法典》第61条,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从事的民事活动,法律后果由法人承担。但若签字行为超出公司授权范围(擅自担保、违规借款),就触发《民法典》第170条规定的越权代表责任,签字人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更严重的是,存在合同诈骗、虚开发票等违法行为,《刑法》相关规定,签字人还面临刑事责任。
《民事诉讼法》第24条和司法解释规定,民间借贷纠纷的管辖地主要遵循原告就被告原则,即由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但借贷双方在书面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合同履行地,且实际交易行为发生在此地(如款项交付地),则原告也可选择向合同履行地法院起诉。特殊情况下,若被告下落不明或涉及多个被告,管辖法院的选择涉及共同管辖或指定管辖。
老王借给小李10万元,两人都是北京朝阳区居民。后来小李跑回老家河北石家庄躲债,这时候老王想起诉该去哪?按照法律规定,老王既可以到被告小李现在的住所地石家庄的法院起诉,当初转账记录显示借款是在北京交付的,还可以选择北京朝阳区法院。这就给债权人留出了灵活选择的空间。
要说清楚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的区别,咱们得先看《刑法》的法条。《刑法》第224条,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财物,而《刑法》第266条规定的诈骗罪则是普通诈骗行为。最关键的区别在于:合同诈骗罪必须发生在商业交易场景中,专门针对市场秩序和财产双重客体,而诈骗罪保护的是单纯的财产权。举个栗子,你用假合同骗人投资就是合同诈骗,路边算命骗钱就属于普通诈骗。
1. 伤害对象不同
《价格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装窗帘人工费属于市场调节价范畴,商家需明码标价且不得虚标价格。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典型案例显示,曾有窗帘商家因低价诱导签约后中途加价被处罚3万元。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提前书面确认人工费标准,若遇临时加价可拨打12315投诉。
最近帮朋友盯新房装修,发现窗帘安装费真是五花八门。普通布帘安装费从20-80元/个都有,电动窗帘直接飙到150-300元/套。有个师傅跟我说:您这飘窗得加钱,轨道超过3米要收超长费,转头又指着罗马帘说:这种复杂款式得算双倍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