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刮蹭了,离开现场算逃逸吗

每次看到停车场里的刮蹭事故,很多司机心里都会打鼓:要是自己没到剐蹭直接开走了,会不会被算成逃逸?《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条规定,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认定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存在交通事故、当事人明知事故发生、故意逃避责任。

重点就在这个明知上!确实不知道发生了刮蹭,理论上不构成逃逸。但现实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车主开着音乐没轻微震动,或者雨天视线差没发现接触,结果第二天交警找上门。这时候就需要证据来证明自己当时确实不知情,否则被认定为应当知道而未停留的逃逸行为。

真实案例告诉你:不知情离开有多危险

去年杭州就发生过一起典型案例。王女士在商场倒车时,后视镜蹭到旁边奔驰车,因为当时正在接电话完全没察觉。三天后交警上门,监控显示她下车查看过自己车尾(实际在看后备箱),最终被认定逃逸,不但要赔2万维修费,还被扣12分。这个案例说明,即便你真的没感觉到碰撞,某些动作也被解读为应当知情。

不知道刮蹭了,离开现场算逃逸吗

更扎心的是,现在很多停车场都装了智能监控系统。上周刚有个车主在超市停车场,车尾轻轻擦过立柱,蹭掉不到指甲盖大的漆。结果超市的AI监控系统自动识别碰撞,10分钟后就联系了交警。这种情况下,车主说自己不知情,交警调取监控发现碰撞后车辆有明显停顿,最终还是被记了6分。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老司机教你三招

第一招:养成绕车检查的习惯。特别是倒车、窄路会车后,哪怕没感觉碰撞,也下车转一圈看看。现在新车都有360影像,但车侧下方的盲区还是存在的。

第二招:行车记录仪要选带震动感应的。现在200块钱的记录仪都能在碰撞瞬间自动保存视频,关键时刻能证明你是否知情。有个朋友就是靠记录仪里的视频,证明当时自己在哼歌根本没轻微刮蹭,成功避免了逃逸认定。

第三招:接到交警电话别慌张。有位车主在交警联系时脱口而出:我就轻轻碰了下以为没事,这句话直接坐实了知情不报。正确做法是平静回答:我现在核实情况,稍后配合处理,马上联系保险公司。

常见问题解答

1. 如何证明自己不知道发生了刮蹭?

关键要保留不知情的证据:行车记录仪显示未察觉异常、手机通话记录证明分心、停车场监控显示未下车查看等。最近有个案例,司机靠蓝牙耳机通话记录,证明碰撞时正在通话没声响,成功撤销了逃逸认定。

2. 被误认为逃逸怎么办?

立即做三件事:1.联系保险公司备案 2.申请调取沿途监控 3.找专业律师协助。去年深圳有起案件,车主被指控逃逸后,律师找到便利店监控证明车主离开时反复检查车辆,最终免于处罚。

3. 没有感觉到碰撞,但监控显示有接触算逃逸吗?

这种情况最棘手!法律上要综合判断:接触力度、车辆受损程度、当事人行为等。有个判例中,两车接触后塑料件变形但未掉落,法院认为轻微接触不被察觉,不认定逃逸。建议立即申请车辆痕迹鉴定,证明接触力度不足以感知。

4. 对方一周后才找到我,还能算逃逸吗?

法律没有规定追责时限,但超过48小时会加大举证难度。有个案例是刮蹭半个月后被追责,因对方提供了清晰的全程录像,最终认定逃逸。切记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有疑虑建议主动报备。

5. 保险公司会赔逃逸事故吗?

商业险明确免责!但交强险可以赔付对方损失(不超过1.8万)。重点来了:即使被认定逃逸,24小时内主动到交警队处理的,有些保险公司仍可按普通事故理赔。这个灰色地带很多人不知道,关键时刻能省好几万。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