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全责获赔困难吗

网约车全责事故的赔偿是否困难,主要取决于责任认定是否清晰、证据是否充分以及责任方的履行能力。《民法典》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网约车平台作为承运人,需对乘客安全负责;若事故由司机全责,平台或司机需承担赔偿责任。理论上,法律已明确责任归属,但因保险纠纷、证据不足、责任推诿等问题导致获赔困难。

网约车全责事故背后的隐形门槛

很多人以为只要交警认定网约车全责,就能顺利拿到赔偿,但现实更复杂。某乘客小王乘坐网约车时被追尾,司机被判定全责。小王本以为能快速获赔,结果发现司机的保险额度不足,平台又推脱责任,耗时半年才拿到赔偿。

这类案例的难点在于: 1. 保险覆盖不足:部分网约车司机购买的是私家车保险,而营运车辆出险遭拒赔; 2. 平台踢皮球:平台常以司机为第三方为由逃避责任; 3. 证据链缺失:乘客未及时保存行车记录、伤情证明等关键材料。

网约车全责获赔困难吗

打赢赔偿战的3个关键动作

想顺利拿到赔偿,一定要做好这3件事: 动作1:第一时间固定证据 事故发生后,立即拍照录像(包括车辆位置、车牌、伤情),要求交警出具责任认定书,并保存打车订单、支付记录等电子凭证。 动作2:明确索赔对象 最高法案例,平台若对司机有实际管理权(如派单、定价),需承担连带责任。可起诉司机和平台。 动作3:紧盯保险细节 要求司机提供保单,确认是否包含营运险。若保险公司拒赔,可向银保监会投诉或起诉。

网约车全责赔偿5大高频问题

问题1:司机说走保险,但保险公司拒赔怎么办?

答:保险公司拒赔有两种情况:一是司机投保时隐瞒车辆营运性质,二是事故不在保险范围内。可要求平台先行赔付(依据《电子商务法》第38条),再由平台向司机或保险公司追偿。

问题2:司机和平台互相推责,该告谁?

答:建议将司机、平台、保险公司列为共同被告。《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监管办法》,平台未尽到审核义务的,需承担补充责任。法院判决时会按责任比例划分赔偿份额。

问题3:没有事故现场照片会影响索赔吗?

答:会影响,但不是绝对。可通过打车平台调取行程轨迹,联系目击者作证,或申请调取路口监控。若因伤重无法取证,可在诉讼中申请法院调查。

问题4:平台用免责协议搪塞怎么办?

答:平台提供的格式条款中,免除自身安全责任的条款无效(《民法典》第497条)。即使用户注册时勾选过协议,仍可主张条款不成立。

问题5:赔偿金额谈不拢怎么办?

答:建议先通过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热线投诉,若调解失败,可直接起诉。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车辆损失等,精神损害赔偿需提供伤残鉴定证明。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