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判定电动车全责

交警判定电动车全责

当看到电动车全责的认定书时,不少车主第一反应就是:凭什么我全责?汽车明明比我大!其实交警的判罚有着明确的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和各地《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都明确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必须基于当事人的行为过错程度。电动车存在闯红灯、逆行、超速等明显违法行为,且这些行为直接导致事故发生,就会被判定承担全部责任。

这些情况最容易让电动车背全锅

上周刚处理完一个典型案例:外卖小哥张某为抢单连续变道,突然从两辆等红灯的汽车中间窜出,结果被右转车辆撞飞。监控显示张某不仅超速,车筐里还载着1.2米长的货架。交警认定张某承担全责,不仅要自掏腰包修自己的车,还得赔偿对方车辆损失。

像这种作死式骑法还真不少见。交通事故大数据,电动车全责案例中,闯红灯占38%、逆行占27%、违规载货占15%位列前三。特别是现在很多改装电动车,速度轻松突破50km/h,遇到突发情况根本刹不住车。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电动车?

很多电动车主觉得委屈:汽车有保险,为什么不能分担责任?这里有个认知误区:责任认定和赔偿机制是两码事。就像去年杭州的案例,老太太骑电动车闯红灯被撞骨折,虽然交警判她全责,但法院最终判决机动车仍需承担10%的人道主义赔偿。不过修车钱老太太得自己掏,医保外的治疗费也要自理。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车辆属性模糊。市面上大量超标电动车实际属于机动车范畴,但车主既没驾照也没保险。去年上海就发生过改装电动车追尾汽车,鉴定发现车速超标被认定为摩托车,最终车主不仅全责还被追加无证驾驶处罚。

灵魂拷问:这些情况该不该认全责?

问:电动车被汽车撞飞也要担责?

答:关键看有没有违规。像南京王女士夜间骑车不开灯被撞,虽然她是被撞方,但交警查看记录仪发现她就像隐形人,判她主责。记住:交规保护守规则的人,不保护移动障碍物。

问:机动车完全无责还要赔偿?

答:法律有人道主义条款。北京案例中学生骑车载人闯红灯被撞,交警判电动车全责,但法院《民法典》1186条,判决机动车主承担5%的补偿责任。不过这只是特例,医药费大头还是得自己扛。

问:电动车全责会影响汽车保费吗?

答:最新保险规则有变化。车险综改后,无责方来年保费不会上浮。但全责的电动车主要对方启动代位追偿,保险公司会找你索赔修车费。

保命指南:这样骑电动车才安全

要破除我弱我有理的思维。建议下载本地的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特别载人载货规定——杭州禁止搭载12岁以上人员,上海限制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1.5米。

装备方面别省钱:3C认证头盔能降低70%致死率,反光条、车灯完好是夜间保命符。遇到事故牢记三步走:打122报警、拍全景视频(要包含红绿灯和标线)、立即转移至安全区域。去年深圳骑手李某就是靠行车记录仪视频成功反转了责任认定。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