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买卖合同应注意哪些问题
签订买卖合同必须重点关注五个核心要素:合同主体资格、标的物合法性、权利义务对等性、违约责任明确性、争议解决条款有效性。《民法典》第595条规定,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若主体资格缺失(如未成年人签订大额合同)、标的物存在权利瑕疵(如抵押房产未披露)、违约金约定超过法定上限(一般不超过实际损失30%),都导致合同部分或全部无效。
一、合同主体要验明正身
去年有个客户闹心事儿:跟某公司采购设备,结果发现签约人竟是临时工,公司根本不认账。这就提醒我们,签合同前必须做好主体资格审查三件套:
1. 个人要核对身份证原件,别信复印件
2. 公司要查营业执照,确认签约人有授权书
3. 个体工商户记得看经营者身份证和营业执照是否一致
有个实用技巧:上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企业状态,比对方说破天都靠谱。见过最离谱的情况是对方公司都注销半年了还在签合同,你说这合同能有效吗?
二、标的物描述要像查户口
买二手房写明带家具结果搬空了?买设备型号写错损失几十万?这都是标的物约定不的血泪史。正确的姿势是:
• 不动产要精确到产权证号+面积+附属设施清单
• 动产必须注明品牌/型号/序列号
• 特殊物品要约定检验标准和验收方式
有个真实案例:某工厂买机床,合同只写德国进口设备,结果收到二手翻新机。法院判决时因为合同没明确约定,买方吃了大亏。
三、付款条款要防套路
最近帮客户审合发现个奇葩条款:买方需在发货前支付110%货款。这明显违反《民法典》第626条,付款方式要遵循公平原则。建议采用分期付款结构:
预付款≤20% → 发货前付至70% → 验收后付25% → 留5%质保金
特别收款账户必须与合同主体一致,见过太多财务把款打到业务员个人账户的纠纷案例。最好在合同里加句:任何付款账户变更需双方书面确认。
四、违约条款要可行
很多合同写着违约方赔偿一切损失,这在诉讼中基本没用。有效违约条款要包含:
1. 明确违约金计算方式(日万分之五较常见)
2. 约定维权成本(律师费、差旅费由违约方承担)
3. 设置合同解除权(逾期超15天可单方解约)
去年处理过建材买卖合同纠纷,因为合同写明了逾期交货每日赔偿合同总额0.1%,法院完全支持了买方诉求。那些笼统的违约条款,法官自由裁量空间太大。
五、争议解决要选对战场
别小看合同末尾的争议解决条款,这直接决定未来打官司的成本。有个黄金法则:尽量约定在己方所在地管辖。常见选项优劣对比:
• 仲裁:保密性强但费用高
• 原告所在地法院:节省差旅成本
• 被告所在地法院:被迫异地维权
曾有个北京企业跟广州公司签约,约定争议在广州仲裁委解决,结果发生纠纷时,光差旅费就花了十几万。当初改成北京朝阳区法院管辖,能省下不少真金白银。
常见问题解答
Q1:合同用微信聊天记录确认有效吗?
《电子签名法》,双方实名认证的微信对话可以作为电子合同,但要三点:1.明确表达签约意愿 2.关键条款要完整 3.保存原始记录。最好补签书面协议,大额交易别图省事。
Q2:对方是熟人需要写违约责任吗?
必须写!亲兄弟都要明算账。见过太多朋友合作翻脸的案例,合同里没违约条款,对方拖款半年你都没法主张赔偿。记住:完善的违约条款不是不信任,而是对双方关系的保护。
Q3:合同签字盖章要什么?
三查三对:查盖章单位与合同主体是否一致,对签字人是否有授权;查骑缝章是否完整,对重要修改处是否盖章确认;查签约日期是否填写,对分期履行合同要写明时间节点。遇到过合同没写日期,导致诉讼时效起算点扯皮两年的糟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