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了钱没说还钱算还钱吗

当老王通过微信转了5000元给朋友老张时,既没备注也没说明用途,这算不算还钱?《民法典》第560条,债务人给付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按费用、利息、主债务顺序履行。若转账时未明确说明性质,收款人有权主张是还款,但需要结合双方交易习惯判断。关键看能否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聊天记录、转账备注或证人证言。

钱转出去了,嘴没跟上怎么办?

现实中最常见三种场景:1. 朋友间救急转账 2. 情侣分手后的经济往来 3. 生意伙伴资金周转。去年上海法院判过典型案例:小李每月固定转给前女友3000元,分手后主张是借款,但因转账备注生活费败诉。记住:银行流水是哑巴证据,需要其他证据当翻译。

四招教你保住钱包不吃亏

第一招:转账备注写清楚。别嫌麻烦,多打几个字能省几万律师费。第二招:聊天记录别删除。微信说句上次借你的两万今天转了,胜过事后扯皮两星期。第三招:纸质借条最靠谱。别信兄弟间写借条伤感情,真伤感情的是欠钱不还。第四招:现金交易要留痕。给现金时记得录像,把钞票编号拍清楚。

给了钱没说还钱算还钱吗

常见问题答疑

Q1:没借条只有转账记录能要回钱吗?

能!但要做好举证准备。最高法司法解释,原告仅有转账凭证的,被告需要举证证明款项性质。就像去年杭州的案子,小刘凭20笔微信转账要回了8万借款,关键是他保存了催款录音。

Q2:还钱时对方不收现金怎么办?

三个妙招:1. 去公证处提存 2. 录像存证并发送EMS通知 3. 转账时备注还款。特别:对方拒收还玩失踪,记得在诉讼时效内起诉,别让3年时效成泡影。

Q3:父母给子女买房算借款还是赠与?

法律默认是赠与,除非能证明借款合意。北京朝阳法院去年判的案子值得借鉴:老两口给儿子买房时签了借款协议,最终成功要回房款。记住:亲情归亲情,法律归法律,丑话说前头不伤感情。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