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和债权人串通欺骗

《民法典》第154条和《刑法》第307条,债务人与债权人恶意串通损害第三方利益的行为,构成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甚至刑事犯罪。虚构债务、伪造借条、转移财产等操作,本质上属于虚假诉讼或诈骗的范畴。法院一旦查实,不仅会驳回相关诉求,情节严重的还判刑——这事儿可不是简单的赖账,而是实打实的踩法律红线!

你以为的双赢套路,其实是作大死!

最近遇到个真人真事:张三欠李四50万,王五又来催债。张三和李四一合计,连夜签了份200万的假借款合同,把张三的房子抵押给李四。等王五起诉时,张三两手一摊:我所有财产都抵押完啦!这种骚操作看似天衣无缝,结果被法院调出银行流水啪啪打脸——根本没有200万转账记录,两人双双吃上诈骗罪官司。

现在老赖们的套路越来越野:有夫妻假离婚转移财产的,有让亲戚朋友当工具人债权人的,还有更绝的直接找黑中介办全套假公证文书。去年江苏就有个案例,债务人把价值300万的厂房以50万抵债给发小,结果厂房拍卖时发小跳出来阻挠,经笔迹鉴定发现合同日期全是倒签的,直接演变成刑事案。

债务人和债权人串通欺骗

这些骚操作千万别碰!

套路1:蚂蚁搬家式转账
今天转3万明天转5万,每次金额都不超立案标准。等真债权人上门,甩出一沓转账记录:看!我早把钱还清啦!实际上这些钱当天就通过其他账户转回去了。

套路2:虚假以物抵债
把市价100万的车子作价10万抵债,或者把没产权的违建当抵押物。等法院执行时才发现,这车早就被抵押了八遍,违建更是随时被强拆。

套路3:复活僵尸债务
把N年前还清的借条翻出来,重新签个延期还款协议。更有甚者直接PS转账记录,把2015年的还款记录改成。

灵魂拷问:怎么识破这些套路?

第一看资金流向,真借钱必定有取现或转账痕迹;第二查财产变动时间,大量抵押集中在被起诉前3个月;第三人际关系,突然冒出来的债权人很是七大姑八大姨。

去年杭州法院就通过支付宝亲密付记录破了个大案:债务人每个月给债权人转520、1314这种特殊金额,证实两人是情侣关系,所谓200万借款根本是演戏。

FAQ:关于串通欺骗的热门问题

问题1:他们私下签的协议有效吗?

答:但凡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协议,从签的那一刻起就是无效的!《民法典》第154条写得明明白白,就算公证处盖了章,只要被证实恶意串通,分分钟变废纸。

问题2:发现被套路了该怎么办?

答:立即三连操作:1.收集转账记录、通话录音等证据 2.向法院申请行为保全 3.向公安机关报案。记住要在执行异议之诉中提出,必要时还能提起债权人撤销诉讼。

问题3:怎么证明他们是串通的?

答:重点抓五个反常点:1.借款没有合理用途 2.利息明显不合常理 3.还款期限过于宽松 4.债权人不积极催收 5.抵押物价值严重不对等。去年深圳中院就是通过比对20个异常点,认定某案件涉嫌虚假诉讼。

问题4:会坐牢吗?能判几年?

答:看涉案金额和情节!普通的民事欺诈只是罚款+司法拘留,要是涉及刑事诈骗,10万以上就能判3年起,百万级的基本往5-10年去了。今年刚判的上海某虚假诉讼案,主犯直接吃了7年牢饭。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