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和债权人区别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等产生的权利,债权人有权请求债务人为特定行为。借钱的是债权人,欠钱的是债务人。举个栗子:张三借给李四5万元,张三拿着借条就是债权人,李四就是债务人。这种身份认定直接影响追债流程、法律诉讼等核心环节。

这俩角色到底怎么互相伤害的?

想象你哥们儿借你2万块说下月还,这时候你就成了金主爸爸(债权人),他变成欠债的孙子(债务人)。结果到了约定时间,他突然玩失踪,这时候法律就派上用场了。你作为债权人可以拿着转账记录、聊天记录去法院起诉,而债务人要是拿不出还款证据,面临房子被查封、工资被扣划。

最近碰到个真实案例:某小微企业主把设备抵押给银行借款,结果遇上疫情生意黄了。银行作为债权人直接把设备拖走拍卖,企业主作为债务人不仅要补差价,还上了征信黑名单。所以说这两个身份可不是随便写写借条那么简单,搞不好要赔得底朝天。

日常生活中的债务修罗场

现在年轻人谁还没几张信用卡?每次刷卡消费,其实就是在和银行玩债权游戏。你刷5000买新手机,银行立马变身债权人,你成了债务人。要是逾期不还,银行催收电话能把你打自闭。

更狠的是房贷!签合同那刻起,你就欠银行几百万。去年有个朋友断供3个月,银行直接发律师函,房子差点被法拍。这时候才明白,债权人的权利真不是闹着玩的。

债务人和债权人区别

常见问题大揭秘

1. 债务人能当老赖不还钱吗?

想得美!《民事诉讼法》规定,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后,法院可以冻结债务人银行卡、扣划工资、拍卖房产。现在还有限高令,飞机高铁都坐不了,连子女考公务员都受影响。

2. 债权人能随便曝光债务人信息吗?

绝对不行!去年新出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催收时泄露债务人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属于违法。正规做法是走法律程序,那些贴大字报、发朋友圈曝光的,分分钟反被告侵犯隐私。

3. 债务人突然去世怎么办?

这里有个知识点:遗产范围内清偿原则。老王欠债50万突然去世,继承人只能在继承的遗产价值内还债。只继承了30万房产,那债权人最多只能要回30万,剩下20万就成坏账了。

4. 债权人能把债权转给第三方吗?

当然可以!但必须书面通知债务人。银行把信用卡坏账打包卖给资产管理公司,这时候新债权人要给你发书面通知。要是没收到通知,债务人完全可以不认新债主。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