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自愿承担债务
《民法典》第551条和552条规定,第三人自愿承担债务在法律上主要有两种形式:债务加入和债务转移。简单来说就是有个局外人主动跳出来说这钱我来还!但这里有个关键区别:是债务加入,原债务人还得继续还钱;是债务转移,那原债务人就能拍拍屁股走人了。
举个栗子🌰:老王欠老张10万块,这时候老李站出来说这钱我替老王还。老张同意且老王还在还债名单里,这就是债务加入;要是老张同意让老李完全接盘,老王就可以解脱了,这就是债务转移。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就能成立的,必须得白纸黑字写清楚,还得债权人点头同意才行!
二、现实中的花式接盘名场面
最近有个真实案例特别有意思:90后小伙帮前女友还网贷!这哥们分手后看到前女友被催债短信轰炸,竟然主动签协议帮还15万。结果后来反悔了,法院判决协议有效,因为协议里明确写了自愿承担债务。所以说,签这种协议真的不能感情用事啊!
在商业世界里更常见:A公司并购B公司时,主动打包接收B公司的债务。这时候聪明的老板们都会在协议里加个债务隔离条款,写明只承担经过核实的特定债务。还有些民间借贷中,经常出现担保人变债务人的神操作,这时候一定要在借条上加盖债务加入确认章才稳妥。
三、手把手教你正确接盘姿势
想当接盘侠也得按规矩来!正确流程应该是:1、和原债务人签书面协议;2、通知债权人并取得书面同意;3、最好做个公证。千万别学电视剧里拍胸脯说这钱我包了,回头人家真找你时哭都来不及。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要书面!要书面!要书面!微信聊天记录虽然也算证据,但真打起官司来,哪有白纸黑字按手印的协议来得硬气。去年有个案子,就因为口头承诺没证据,第三人硬生生被法院判不用还钱。
四、这些坑千万别踩!
见过最惨的案例:老陈帮亲戚还房贷,结果房子早就被抵押了三次!所以帮人承担债务前,务必要做债务体检:查清楚债务金额、利息计算、有没有隐藏债务、抵押物状况。有个老板帮人接盘公司债务,结果漏看了员工工资欠款,多赔了200多万。
还有个常见误区:很多人觉得反正不是我欠的钱,帮还多少算多少。大错特错!一旦签了债务承担协议,就相当于欠债方换人/加人,债权人可以要求你全额偿还。曾经有人帮朋友还了8成债务,结果被告上法庭要求继续还剩下的2成。
五、灵魂拷问: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问题1:第三人还钱后能找原债务人要钱吗?
这得看协议怎么签!协议里写了垫付后有权追偿,那妥妥的可以要回来。要是协议没写,就得看你们之间是赠与还是借贷关系了。建议在协议里加上追偿条款,毕竟亲兄弟也得明算账嘛!
问题2:债务加入和担保有什么区别?
最大的区别是担保人有先诉抗辩权,而债务加入人就是妥妥的债务人。老李做担保,债权人得先找老王要不到了才能找老李;但是债务加入,债权人可以直接把老李和老王一起告了。
问题3:微信上说这钱我还算数吗?
法律上是有效的!但证明起来很麻烦。去年有个案例,微信聊天记录被法院采信,判决第三人要还钱。不过稳妥起见,还是建议签书面协议,毕竟微信记录被清理或者账号异常。
问题4:债权人不同意怎么办?
那这债务承担就无效!老王想让老李接盘债务,但债主老张不同意,这时候老李就算还了钱,老张还是可以继续找老王要钱。所以关键是要拿到债权人的书面同意,最好是三方签字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