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盗窃公司物资行为

每次遇到员工偷拿公司物资的咨询,我都会先翻出《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这可不是简单的道德问题,而是实打实的职务侵占罪!法律规定,员工利用职务便利把公司财物据为己有,金额达到6万元以上就够判刑了。要是没到6万但有多次盗窃、销毁证据等恶劣情节,照样要吃官司。

最近有个案子特别典型:仓库管理员把公司电子产品挂闲鱼卖,半年偷了30多台,被判了1年半。这哥们被抓时还狡辩说只是借用,结果公司提供的入库单和监控录像直接打脸。所以说啊,千万别以为拿点小东西没事,现在哪个公司没装监控?

公司防贼实用指南

去年帮一家制造企业做内控,发现他们仓库管理简直像菜市场。领料单随便签,监控死角比摄像头还多。我们做了三件事:先是给所有物料贴上RFID芯片,把仓库分成ABC三个权限区域,搞了个匿名举报奖。结果三个月就逮到两个偷铜线的技术工,光废料回收就省了十几万。

建议老板们做好这5招:
1. 重点区域装带人脸识别的摄像头
2. 每月突击盘点易损耗品
3. 建立物料领用电子台账
4. 设置超额损耗自动预警
5. 定期做反腐培训

记得前年有个餐饮连锁店,服务员天天偷牛排回家。后来在冷库装了声光报警装置,只要非工作时间有人进入就自动给店长手机发警报,这招直接断了偷窃的念想。

员工盗窃公司物资行为

抓到员工偷东西怎么办?

上个月处理过一个典型案例:某员工把公司展会用的iPad偷偷换成了山寨机。HR发现后直接调取监控,让IT部门查设备登录记录,发现设备序列号对不上。我们建议分三步走:先让员工写情况说明,再让他签认错书,报警追回损失。整个过程记得全程录像,避免反咬公司胁迫。

特别提醒:千万别学有些老板搞私刑。之前有公司让偷东西的员工举牌子游街,结果被反告名誉侵权赔了8万。正确做法是固定证据后直接报警,该开除的开除,该追偿的追偿。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员工偷拿价值低的物品算违法吗?

去年新出的司法解释明确说了:两年内偷三次以上就算多次盗窃,哪怕每次只拿包打印纸都够入刑。有个案子就是员工连续5个月偷公司咖啡胶囊,总价不到2000元,照样被判拘役。

问题2:微信聊天能当证据吗?

当然可以!之前有个销售把样品寄给自己客户,和客户的微信对话里明确提到这批货走私账。我们把聊天记录公证后,连带着快递单一起提交,成功追回20多万货款。

问题3:离职后发现的盗窃怎么处理?

完全来得及!去年帮某公司追查3年前离职的采购经理,通过比对历史订单和供应商账本,发现他虚增采购量吃回扣。虽然过了劳动仲裁时效,但走刑事报案依然成功追责。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