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峻琳律师

赵峻琳律师

专选律师 平台认证
所在地区: 上海市
擅长领域: 疑难责任认定,重伤残深度索赔,商用车事故专案
个人简介: 赵峻琳律师专注交通事故维权10年,累计代理交通事故案件800余件,为伤者争取赔偿总额超1.8亿元,单案最高获赔620万元。擅长处理责任认定争议、保险拒赔抗辩及重伤-死亡案件,独创“三维证据分析法”(结合行车记录仪、痕迹鉴定与医学报告),在多起复杂逃逸、二次事故案件中成功推翻原定责结果。熟悉伤残等级重新鉴定规则,执业理念:赔偿无死角,维权有温度。

服务保障

我们服务的准则是守信

签订委托协议保证服务质量

《委托代理协议》中双方确认的方式、数额收取费用,不再产生其他收费!

收费标准合理

遵守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

司法部门全面监督和保障

接受省市两级司法局、省市两级律师协会对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进行监督。

发布的文章

责任认定后对方不赔钱

责任认定后对方不赔钱

《民法典》第1165条,责任认定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若法院或交警部门已明确对方全责/主责,但对方拒不赔偿,权利人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强制执行。法律赋予胜诉方申请冻结财产、扣划存款甚至拍卖车辆房产的权利,现实中已有大量案例通过司法途径成功追偿。

对方耍赖不赔钱?这4招教你拿回赔偿

最近接到个咨询,张三被追尾,交警判对方全责,修车花了3万多。结果对方嘴上答应赔钱,转头就玩失踪。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今天教你一套组合拳:

逆行车祸怎么分责任

逆行车祸怎么分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原则。任何逆向行驶行为本身就构成违法,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中,逆行方要承担主要或全部责任。但责任划分还需要结合事故现场视频、刹车痕迹、行车速度等多重证据综合判断。对方存在超速、酒驾等行为,也承担部分责任,但这种情况需要严格的证据支撑。

逆行车祸的真相比你想象的更复杂

去年杭州发生过一起典型案例:外卖骑手为抢时间在单行道上逆行,与突然变道的小轿车相撞。交警最终判定骑手承担70%责任,司机因违规变道承担30%责任。这个判决说明,看似明显的全责事故,要考虑双方是否存在混合过错。

车别人开肇事了车主有什么责任

车别人开肇事了车主有什么责任

杭州一起借车引发的千万赔偿案刷爆热搜:车主把保时捷借给朋友,对方醉驾致三车连撞。最终法院判决车主承担40%连带责任,赔偿金额高达287万!这个案例让很多车主惊出一身冷汗——原来借车给别人真的倾家荡产!今天我们就从《民法典》《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出发,说清楚车主到底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背锅。

一、法律说透:车主要背锅的3种情形

《民法典》第1209条,车主可不是随便就会当冤大头的,关键要看这三个死亡问题:

1. 明知对方是马路杀手还借车?

电动车在机动车道追尾汽车谁负责

电动车在机动车道追尾汽车谁负责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3条和《民法典》第1173条,电动车在机动车道发生追尾事故时,由后车(电动车)承担主要责任。但责任划分需结合三个关键点:1.电动车是否被认定为机动车(时速超25km/h且未脚踏骑行被鉴定为机动车);2.前车是否存在紧急刹车、违规变道等行为;3.是否发生在禁止非机动车行驶的路段。一辆改装电动车以40km/h追尾正常行驶的汽车,电动车驾驶人承担80%以上责任。

电动车追尾责任认定的四大真相

老张去年就吃过这个亏!他骑电动车在公交专用道撞上突然停车的出租车,交警判他全责。为啥?因为公交车道本来就不让电动车进,更别说出租车当时是正常上下客。这里有个冷知识:全国每年约23%的电动车事故都发生在机动车道,而这些事故中68%都是后车全责!

汽车右转电瓶车直行相撞是谁的责任

汽车右转电瓶车直行相撞是谁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2条和57条规定,机动车右转时必须让行直行车辆和行人,而非机动车(如电瓶车)应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在汽车右转与直行电瓶车相撞事故中,由汽车承担主要责任,但责任划分需考虑以下关键点:1. 双方是否遵守交通信号灯 2. 电瓶车是否在正确车道行驶 3. 是否存在超速等违法行为。民法典第1165条规定过错责任原则,即谁有过错谁担责。

为什么说转弯让直行不是免死金牌?

去年杭州发生的一起典型案例就很能说明问题:一辆特斯拉右转时与闯红灯的电瓶车相撞。监控显示虽然汽车已完成大半个转弯动作,但因电瓶车驾驶员存在鬼探头式闯红灯行为,最终被判定承担70%责任。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交通责任认定就像做数学题,要代入多个变量计算:

明明对方全责交警让我认次责

明明对方全责交警让我认次责

遇到交通事故时,很多司机都经历过这样的困惑:明明对方全责,交警却劝我认个次责。《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交警应当现场勘验、检查结果和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但确实存在因调解需要、保险赔付等原因出现的责任打折现象。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二条明确指出,当事人对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可以自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申请复核。即便交警给出责任认定建议,当事人仍保有法律救济途径。关键要记住:签字前一定要慎重,责任认定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

不服交警的责任认定怎么办

不服交警的责任认定怎么办

当你握着交警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却满肚子委屈时,先别急着拍桌子骂人!《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法律早就给咱们准备了三条明路:60天内申请行政复议,6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或者3天内申请上级机关复核。这三个救济途径就像三把钥匙,关键看你会不会用!

一、硬核维权四部曲

去年老王开车被电动车追尾,交警却判他全责,气得他当场掏出手机录像。现在手把手教你正确操作:

第一步:当场表演淡定术,在认定书上签不同意三个大字。千万别学抖音那些撕文书的老哥,那等于自毁长城。

行人被摩托车撞责任怎么划分

行人被摩托车撞责任怎么划分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行人被机动车撞伤的赔偿问题主要看三个要素:谁有过错、过错程度、损害结果。摩托车属于机动车范畴,理论上要承担更高义务。但现实中常见行人全责摩托车主全责双方都有责任三种情况,关键要看事发时双方是否违反交通规则。行人闯红灯被正常行驶的摩托车撞伤,承担主要责任;而摩托车超速撞上走斑马线的行人,车主就要负全责。

真实案例告诉你责任划分的门道

去年杭州有个典型案例:大爷边看手机边横穿马路,被外卖小哥的摩托车撞骨折。交警调监控发现,大爷在非斑马线区域突然窜出,摩托车当时车速58km/h(该路段限速40)。判定大爷承担60%责任,外卖小哥承担40%。这种三七开四六开的判罚特别常见,说明现在责任划分越来越精细化。

交通法规追尾责任划分

交通法规追尾责任划分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3条规定,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追尾事故由后车承担全部责任。但法律也明确,前车存在故意急刹、违规停车、未开启尾灯等过错,责任划分会实际情况调整。谁犯错谁负责是核心原则,但责任比例需结合证据链综合判定。

为什么说追尾都是后车背锅?

很多人一听到追尾就默认后车全责,其实这是有科学依据的。车辆在正常行驶时,驾驶员必须对前方路况保持预判。前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刹车,后车跟得太近,就因反应时间不足导致碰撞。交警在处理这类事故时,会调取行车记录仪、刹车痕迹、路面监控等证据,判断后车是否保持了安全距离。曾有案例显示,前车因错过路口急刹导致追尾,最终被认定承担30%责任,这就是典型的分责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