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突然冲出来被电动车撞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发生事故时,若行人存在过错可减轻机动车责任。但现实中电动车常被认定为非机动车,而突然冲出马路的小孩被认定存在重大过失。杭州法院案例显示,7岁男孩突然横穿小区道路被电动车撞伤,最终判决家长承担70%责任,车主因超速担责30%。要的是,8岁以下儿童适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规定,监护人需承担更重的看护责任。

马路上的鬼探头有多可怕?

上周我亲眼目睹惊险一幕:超市停车场出口,妈妈正在扫码付款,3岁女儿突然挣脱手冲向马路。外卖小哥电动车正好经过,急刹车后连人带车翻倒,小孩被刮蹭摔倒。万幸车速不到15码,只造成轻微擦伤。这种鬼探头式事故每天都在上演——公交车头突然窜出的孩子、小区拐角冲出的滑板少年、路边停车间隙跑出的幼童...数据显示,每年约1.7万儿童因道路事故伤亡,43%发生在住宅区周边。

小孩突然冲出来被电动车撞

这些救命常识家长必须知道

1. 永远牵住魔法手腕:给5岁以下孩子戴防走失手环,比口头叮嘱管用10倍
2. 玩红绿灯游戏:用玩具车演示刹车距离,让孩子明白汽车不会魔法停住
3. 建立危险预判:经过路口时和孩子玩找危险比赛,培养观察习惯
4. 反光贴当护身符:在书包、鞋子上贴反光条,夜间可视距离提升5倍
5. 模拟急救演练:教会孩子受伤后如何呼救、记家长电话,关键时刻能救命

车主遇到突发情况怎么办?

去年朋友老张的经历值得借鉴:在菜市场路段以20码速度行驶时,右侧摊位突然冲出捡玩具的小孩。他立即双手握紧车把直线刹车,车身微微右倾用腿部着地支撑,最终在距离孩子30厘米处停住。事后他说有三个保命操作:保持直线刹车不转向(避免甩尾)、不用前刹(防翻车)、身体重心后移。特别要很多车主下意识左转会与对向车道发生二次事故,正确做法是鸣笛+直线制动+大声提醒。

赔偿谈判的五个黄金法则

王女士的案例很典型:她孩子被快递电动车撞骨折,对方想私了。她做了这些关键动作:
1. 当场报警拿到事故认定书
2. 拍下车辆牌照、驾驶员身份证
3. 要求检查电动车是否改装(时速超25km可定性机动车)
4. 保存所有医疗票据和误工证明
5. 通过交警协调赔偿,不接受私下转账
最终获赔医疗费+营养费+护理费共计2.8万元,比对方最初报价高出3倍。记住,即便主责在己方,《民法典》1188条,车主仍需承担人道主义赔偿。

常见问题解答

Q1:小孩突然冲出被撞,车主一定要赔钱吗?

不一定。若车主正常行驶无违规(如不超速、走非机动车道),且能证明已采取必要措施,无需担责。苏州判决案例中,车主因安装行车记录仪证明小孩从视线盲区冲出,最终免责。

Q2:监护人需要负刑事责任吗?

不涉及刑事。但若存在严重失职(如让幼儿独自行走),触犯《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6条。上海曾判决家长因放任4岁孩子在马路玩耍,被处200元行政罚款。

Q3:私了后还能反悔吗?

关键看是否签调解协议。若仅口头约定,伤情恶化后仍可索赔。建议通过交警大队签订书面协议,注明后续治疗费另计等条款。伤残赔偿金等大额项目私了时易被低估。

Q4:保险公司会赔吗?

电动车投保情况复杂:合规车有非机动车第三者险(保额1-5万),超标车按机动车需交强险。多数案例中,医疗费在保额内可赔付,但精神损失费等需诉讼主张。切记事故后48小时内报案。

Q5:如何避免被讹诈?

立即报警不私了、全程录音录像、寻找目击证人。特别:不要主动搀扶伤者(避免二次伤害)、不垫付大额医药费(可申请保险垫付)、不接受好心人调解。保留现场至交警到来,手机拍照记录车辆位置、刹车痕迹等关键证据。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