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峻琳律师

赵峻琳律师

专选律师 平台认证
所在地区: 上海市
擅长领域: 疑难责任认定,重伤残深度索赔,商用车事故专案
个人简介: 赵峻琳律师专注交通事故维权10年,累计代理交通事故案件800余件,为伤者争取赔偿总额超1.8亿元,单案最高获赔620万元。擅长处理责任认定争议、保险拒赔抗辩及重伤-死亡案件,独创“三维证据分析法”(结合行车记录仪、痕迹鉴定与医学报告),在多起复杂逃逸、二次事故案件中成功推翻原定责结果。熟悉伤残等级重新鉴定规则,执业理念:赔偿无死角,维权有温度。

服务保障

我们服务的准则是守信

签订委托协议保证服务质量

《委托代理协议》中双方确认的方式、数额收取费用,不再产生其他收费!

收费标准合理

遵守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

司法部门全面监督和保障

接受省市两级司法局、省市两级律师协会对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进行监督。

发布的文章

电瓶车对撞了谁的责任

电瓶车对撞了谁的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电瓶车对撞事故的责任认定遵循过错责任原则。简单来说就是:谁违规谁担责!交警会通过监控、行车记录仪、现场痕迹等证据,判断双方是否存在逆行、超速、闯红灯、违规变道等行为。两方都有错,就按过错比例分摊责任。A车逆行撞上超速的B车,判A车70%责任,B车30%责任。

电瓶车撞出修罗场?这些场景责任天差地别

老张上个月在小区门口和外卖小哥撞了个人仰马翻,俩人都说对方全责。这种情况太常见了!给大家扒几个典型场景:

拐弯时没碰到别人的车但别人摔倒

拐弯时没碰到别人的车但别人摔倒

要看情况!《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仅看是否发生物理接触,更关键看驾驶行为是否合法、是否存在过错。你拐弯时突然急刹、不打转向灯、超速或妨碍其他车辆正常通行,导致他人紧急避让摔倒,即便没碰到也要担责!

举个真实案例:某地司机右转未观察后方电动车,电动车为躲避急刹摔倒。交警调取监控后认定司机因转弯未让直行车辆负主责,最终法院判决赔偿对方3.8万元医疗费。这说明——没碰到≠没责任,关键看你的操作是否合规!

逆向行驶造成事故责任划分

逆向行驶造成事故责任划分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5条明确规定: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逆向行驶属于严重违法行为。在司法逆向行驶造成交通事故时,除非存在其他特殊情形,否则逆行方需要承担全部责任。但责任划分还要结合事故发生时的道路状况、双方车辆状态、是否采取避让措施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定。

逆向行驶事故的责任认定逻辑

去年在沪昆高速上有个典型案例:王某为超车驶入对向车道,与正常行驶的货车相撞。交警调取行车记录仪后发现,王某连续变道超车长达300米,最终认定王某承担100%责任。这个案例说明,逆向行驶本身就是重大过错,事故责任认定时会被重点考量。

车被撞了协商不成功怎么办

车被撞了协商不成功怎么办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责任认定有异议时,可以自收到认定书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双方就赔偿金额、责任划分等问题协商不成功,建议立即拨打122报警备案,联系保险公司启动理赔程序。切记不要因情绪激动发生肢体冲突,否则从交通事故演变为治安案件。

事故现场别慌张,这6步操作要记牢

上周朋友老王在十字路口被外卖电动车追尾,对方当场表示愿意赔500块私了。结果第二天去4S店定损发现维修费要3800,再联系对方直接关机。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太常见了,很多司机因为不懂正确处理流程吃哑巴亏。

电动车全责但是受伤了

电动车全责但是受伤了

很多人在交通事故中被认定全责后,以为自己理亏只能认栽,尤其是骑电动车受伤时,更是觉得倒霉到家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从法律角度来说,全责≠完全不能索赔!《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和《民法典》第1173条规定,即使电动车方负全责,另一方机动车存在过错(超速、未避让等),受伤的电动车驾驶人仍可主张部分赔偿;若机动车无过错,机动车方也需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法律会基于人道主义和公平原则给予伤者一定的保护。

被车撞了对方全责协商不了怎么办

被车撞了对方全责协商不了怎么办

站在马路边捂着发疼的膝盖,看着肇事的司机叼着烟说要钱没有,这种憋屈事儿搁谁身上都火大。但别急着动手也别认栽,今天从法律角度给你支个招——只要对方被交警认定全责,就算他耍无赖,咱照样能让他赔得明明白白。

一、别和流氓讲道理,直接走这三步棋

去年我处理过个案子,外卖小哥被宝马车主撞骨折,车主甩了500块钱就想走人。后来我们走了这三步:第一步,当场打122让交警出责任认定书;第二步,医院检查时把每张缴费单都拍下来;第三步,调解失败直接起诉。法院判赔12万,车主乖乖掏钱。

对方全责不签责任认定书怎么办

对方全责不签责任认定书怎么办

遇到交通事故对方全责却拒绝签字确认责任认定书,很多车主会感到焦虑。但从法律角度看,签字并非认定责任的唯一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交警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具有法律效力,即使对方不签字,只要交警依法作出责任划分,结论依然有效。你需要做的是:保存好责任认定书原件、收集现场证据(如照片、视频、证人信息等),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一、不签字≠不担责!正确处理流程全解析

很多人以为只要我不签字,责任就定不下来,这其实是误区!交警在勘查现场后会事实直接出具责任认定书,签字只是确认收到文书的过程,不影响结论的法律效力。遇到对方耍赖不签字,你可以这样做:

出车祸需要车主本人处理吗

出车祸需要车主本人处理吗

发生交通事故时,刺耳的刹车声和碰撞声让人大脑空白。很多车主第一反应就是:必须我本人到现场处理吗?《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法律层面并未强制要求车主本人必须到场,真正需要配合处理的是事故发生时驾驶车辆的当事人。只有当车主存在过错(如明知对方无证驾驶仍出借车辆)时,才需要承担连带责任。换句话说,车子就像手机——谁在用手机时惹了麻烦,责任就在使用者身上。

真实案例告诉你车主责任边界

去年处理过一起典型案件:李先生把车借给刚拿驾照的表弟,结果发生追尾。对方坚持要求车主到场,李先生被迫请假从外地赶回。实际上《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九条,这种情况下车主无需到场,保险公司直接对接驾驶人和事故方即可。最终我们协助李先生通过视频公证完成授权委托,省去了来回奔波的麻烦。

事故发生几日内伤亡人数及时补报

事故发生几日内伤亡人数及时补报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出现伤亡人数变化的必须及时补报。但有个例外情况——道路交通、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伤亡人数变化的就要补报。这个时间差很多人不知道,实际上法律对不同类型的灾难采取了分级管理制度。去年某化工企业爆炸案,就是按照30天期限补报了3名后续发现的重伤人员。

为什么伤亡补报制度这么重要?

记得2015年天津港爆炸事故吗?最初公布的伤亡数字和最终数据差距很大,导致政府公信力受损。及时补报制度就像动态修正器,让事故处理既符合法律程序又尊重客观事实。去年我处理过一起工地脚手架坍塌案,前三天报告6人轻伤,后来发现有个工人颅内出血转为重伤,第10天及时补报避免了企业被认定为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