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拐弯一个逆行事故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逆行行为本身就是违法行为。而转弯车辆第五十二条需要遵守让行规定,在转弯时应当让直行车辆优先通行。当两种违法行为发生碰撞时,责任划分存在阶梯式认定原则:判定逆行方承担主要责任(70%以上),转弯车辆未充分观察或抢行则需承担次要责任。

一个拐弯一个逆行事故责任

二、血淋淋的真实案例告诉你:马路不是游乐场

去年在杭州文一西路,张先生开着SUV左转时,迎面撞上逆行送外卖的电动车。行车记录仪显示,电动车不仅逆向行驶,还在机动车道上穿梭。虽然张先生转弯时车速较慢,但交警最终认定外卖员承担80%责任,张先生因未完全确认路况承担20%责任。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就算对方违法在先,驾驶员也难逃未观察的连带责任。

更揪心的是去年重庆的隧道惊魂事件。王女士驾车在单行隧道内掉头,与逆行的摩托车相撞。摩托车手未戴头盔当场死亡。法院判决显示,虽然摩托车逆行是主因,但王女士在禁止掉头区域操作,最终被判承担40%赔偿责任,保险理赔后仍需自掏腰包18万元。

三、灵魂拷问:这些情况你分得清责任吗?

1. 路口有交通信号灯时怎么算?

逆行方闯红灯,责任比例上升到90%。但若转弯车辆存在抢黄灯行为,责任划分就会变成七三开。就像去年深圳的案例,出租车司机抢1秒黄灯左转,撞上逆行的快递三轮车,最终各打五十大板。

2. 夜间行车视线不好能否免责?

千万别被这个借口骗了!北京朝阳法院去年判的案子就是典型。宝马车主以对方电动车没开车灯为由抗辩,结果行车记录仪显示车主自己开着远光灯,最终被判承担30%责任。法官说得明白:夜间行车更应提高义务。

四、救命指南:事故后必做的5件事

第一反应不是吵架!老司机都懂:立即打开双闪,车后50米放三角牌。第二步用手机拍全景视频,要包含道路标线、车辆位置、散落物。第三步报警时特别说明对方涉嫌逆行,这句话影响交警初步判断。第四步别急着挪车,等交警完成现场勘查。记得24小时内报保险,超过时效被拒赔。

五、致命误区:90%司机都中招的认知陷阱

很多人觉得对方逆行全责就不用管了,大错特错!去年苏州的判决给所有人上了一课:李女士被逆行电动车撞伤,虽然对方全责,但因肇事者无力赔偿,自己买的车上人员险竟然不能理赔!正确的做法是必须投保第三者责任险和意外险,形成双重保障。

六、常见问题答疑

问题1:非机动车逆行撞我,我要赔钱吗?

答:要!就算电动车全责,《民法典》第1186条,机动车方完全无过错,仍需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这就是所谓的人道主义赔偿条款。

问题2:路口没有监控怎么办?

答:立即寻找目击证人,现在手机支付记录都能当证据。去年上海有个案例,司机通过调取临街商铺的微信收款时间,成功还原了事故时间线。

问题3:对方逆行逃逸怎么追责?

答:记下车牌号立即报警,现在天网系统能通过沿途卡口追踪。去年广州有个案例,肇事电动车虽然没牌照,但通过沿途30多个商铺监控拼接出了完整逃逸路线。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